“滴滴,李金禹也不賴啊,你看他這腳射門,簡直和齊達內一樣!”
“滴滴,張曉瑞不愧是中國的馬拉多納,你看他這過人,這盤帶!”
“滴滴,孫技海也很拼啊,你看他連發型都不顧了。”
“滴滴,臥槽?這是怎么回事?李鉄的腦袋怎么變成了一顆卷心菜了?這...這是新技術嗎?”
在這個信息和娛樂雙重匱乏的年代,經過許諾團隊的PS處理,李鉄進球后的POSE照立刻紅遍網絡。網民們平時在報紙上看到的照片大都是拘謹的表情,哪里見過像這般惡搞的圖片?
許諾把李鉄的腦袋P成了卷心菜,用幾個線條和調色工具,把李鉄的上半身P成了一塊牛排。再給圖片配了一張“包菜炒牛肉”的名字,一瞬間,圖片下載量猛漲到五十萬余次。
看著后臺數據的增長量還有XO的用戶人數,許諾眼角直跳。自己搞了好幾個月的“高端技術”,都不如人家隨隨便便創意出來的一張圖片。
而這些人在閑暇之余,也會把從網絡上得到的的結論和情報分享給家人,這些關鍵也經常被家里其他成員奉為至寶。
“...話說李鉄,可是我們國足大好男兒。身長八尺有余,腳踏紫金祥云。一雙旋風火腿在球場上舞得是虎虎生風...那波斯人被殺得是聞風喪膽,片甲不留。關鍵時刻,只見他墊步凌腰,左腿一撐,使出一記仙人指路,哇呀呀呀呀呀...”
光禿禿的柳樹下,一些穿著毛衣遛著土狗的老漢回憶著兒子和他說的幾個關鍵詞,再輔以自己的腦補,在一眾雙眼瞪直的老頭兒中鶴立雞群,吐沫橫飛。
“...哼!馬鳴宇有什么了不起的?他都是過去式了!我哥在家下載從電腦上下載了一張李鉄遠射的照片,還用我家自己的打印機打印出來了呢!晚上你們都來我家,那副畫就掛在我哥床頭。而且還有一張可招樂了,李鉄的腦瓜子不知道怎么回事變成了一顆卷心菜,他的上半身變成了一片牛肉,也被我哥放在床頭。每次去我哥臥室,我都有些饞...”
班級里,熊孩子一個個舉起手,掙著搶著要第一批去“參觀”。小胖得意得抹了抹嘴,點了幾個平時玩的好的,來一次“親哥臥室半日游”。
那些沒被點到的,無不面露失望。然后在第二次課間拿著一些花里胡哨的橡皮、大玻璃球和回力小車,當著小胖的面,“偷偷地”塞在小胖的三層文具盒中。
潛移默化下,雖然有些媒體喜歡抓住中國隊的痛腳不放,但是在民間,球迷們卻對中國隊這次“開門紅”送出了極大的祝福。
很多沒看球賽的人也沒時間去看回放,他們只知道結果是3比2贏了,這就可以了。至于比賽過程...踢足球嘛,難免有起有落不是?
尤其是心滿意足和父母一齊回到福州的小榕,當他當著同學面拿出來李鉄的親自簽名明信片時,立刻獲得了小學六年與異性玩耍優先權。
一時間,李鉄也憑借這腳敲山震虎,瞬間成為中國隊第一紅人。你可以不認識范大將軍,不認識歐楚良,不認識馬鳴宇,但你一定會認識李鉄。
就算不認識李鉄,也會認識那盤包菜炒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