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把問題拋回來后,眼屎多也沒有完全敗下陣來。
“雖然頂尖人才稀少,但我們可以提供實習崗位,創造就業機會。”眼屎多再次把遼足的案例擺在桌面上。
遼足后勤雖然配套人員齊全,但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校招的實習生。
大學生成本低廉不說,而且一些冷門的專業學生,也需要一個實習崗位來增加工作經驗。
比如一個學中醫推拿的大學生,他來到遼足后勤部的時候就被分到隊員恢復團隊。
在每次隊員訓練或者熱身賽賽后,他們就會對球員進行一對一的按摩放松。并且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設計出一套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賽后放松。
這樣既解決了人才不夠用的問題,又能節省開支,并且對球隊來說,聊勝于無。
眼屎多的這個方案提出來后,引起眾人的竊竊私語。
中國足球本就是在起步階段,各個方面的配套設施都比較低級,但這不是最關鍵的。
關鍵的步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一點很重要。
至于這些實習生會不會弄巧成拙,“熱心幫倒忙”,這些弊端在其創造的更多優勢面前,還是可以忽略的。
最終會議決定,還是先在國青搞個試點再說。如果成功,再推廣到全體國字號隊伍,甚至全體甲級聯賽等球隊。
這篇翻過去后,會議的第二項內容便是關于如何定位甲A聯賽,以及甲A未來發展方向問題。
年中的時候,因為健力寶搞出個國內隊員轉會的特殊條款,確定了足協內部注冊的年輕天才球員留洋的通道。
但還是那個問題,國內足球高端人才流失,勢必會導致國內聯賽水平下降。
對此,足協也進行一次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刻的討論。
關于這方面,許副主席的一番話引起了眾人的深思。
“阻止球員外流是‘節流’,引進國外球星是‘開源’。”
“對年輕隊員來說,出去歷練一番是必不可少的過程。國內聯賽水平低,培養不出更高端的人才。所以在‘節流’上,足協沒必要抓的這么緊。”
“而‘開源’,操作性就很多了。”
“比如在多開放一個外援上場數額,吸引外國球星加盟甲A等。”
雖然這樣的行為勢必會沖擊到國內球員的自身利益,但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優勝劣汰是不可抗拒的。國內球員想出場比賽,就一定要比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不過雖然繼續開放,也不能讓老外把所有資源都掠奪走。
足協接下來有針對“如何篩選和拒絕水貨外援”,“如何緩解國內外球員的矛盾”進行了探討。
最后大會討論出一個比較有建設性的新穎結論就是:足協給甲A聯賽進行一個明確標準的定位,在確定甲A是二流聯賽的同時,大力引入外國有經驗的成名球星,全力把甲A打造成這些球員“煥發第二春”的場所。
一些即將退役的成名球星、以及職業生涯低迷期不得志,豪門培養新秀的各年齡段球員都是甲A的爭取對象。
也就是說,在目前國內聯賽水平還很低的階段,足協不介意把甲A發展成國外年輕球員的“踏板”和年老球員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