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輸給了奧地利,中國隊又取勝,那么被淘汰的只能是老馬爾蒂尼率領的藍軍。就算中國隊沒有取勝,喀麥隆大比分戰勝中國隊的話,同樣可以憑借凈勝球將其淘汰。
所以對意大利來說,只要輸球,一切都完了!保平爭勝的戰術思想,用在他們身上才更為正確。
贏了不用說,鐵定出線;平了呢?局勢又會有變化。
如果意大利和奧地利戰成0比0平,那么有一種情況是和奧地利攜手出線。
這種情況是在中國隊和喀麥隆打成0比0平手,或者中國隊輸給喀麥隆。
綜上所述,中國隊要想不被對手用這樣的方式淘汰,就必須進球!
就算踢不成2比2,踢成1比1也是好的!
這樣一來,即使意大利和奧地利戰成0比0平局,中國隊在積分、凈勝球、進球數和勝負關系上都和奧地利持平,這樣一來,頭疼的就是國際足聯了。
分析到最后,這也是拉德為什么同意變陣的一個根本原因——中國隊比奧地利少一個進球!
所以最后一場小組賽,中國隊要想把出線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能像前兩場比賽一樣“接受0進球的平局”。而是要拼出去,至少進個球回來再穩固防守。
也正因如此,中國隊從一開場就和喀麥隆打起對攻,原本有很大防守任務的中前衛被進攻拖累后,在防守上終歸是差了一些,這樣間接導致了中國隊門前險象環生的局面。
雙方試探了十幾分鐘后,中國隊在戚誤生的指揮下,開始緩緩后退。
不退不行啊!
喀麥隆的進攻能力太強了!
最起碼對中國隊來說,太強了。
面對非洲的“黑又硬”,曲圣卿的特點實際上很難發揮出來。
他是速度快,但喀麥隆后衛也快;他是盤帶技術好,但喀麥隆后衛可以包夾;他是身體壯,但確實擠不開對方。
除了蔡盛一人在禁區內對喀麥隆隊員形成高空威脅以外,曲圣卿徹底被限制住了。
“大戚,你說拉德先生會不會換人?”谷命長湊到戚誤生身邊,看著前場做著無用跑動的曲圣青悄悄問道。
中國隊鋒線上的問題戚誤生又何嘗看不出來,但他白了一眼谷命長后,還是靜下心回答道:“老谷,問題不在于場上的隊員,而是咱們換誰?”
戚誤生回頭看了看替補席,張玉獰和宿茂真身上都沒有傷,也沒有牌,頭兩場比賽發揮得也算出色,但他們卻被球迷們“封印”住了。
就算拉德強行打破“封印”,換他們上場又如何呢?
兩人在盤帶和靈活性方面完全比不上曲圣青,頭球方面上又有高中鋒蔡盛,換他們二人上場簡直是多余。
而黎兵又已經老邁,并且在祁弘和張摁華都上不了場的情況下,拉德還要留著他打邊后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