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朝里有人好辦事。
遼足光是一座足球場就給沈陽的經濟帶動一大塊,現在眼瞅著體育場的輪廓已經建成,周邊的地價和房價蹭蹭往上漲。
所以就遼足改名這件事,遼寧體育協會基本是二話沒說,大手一揮直接批了下來。
從此以后,遼足就徹底成為了遼寧人的足球俱樂部。
不僅如此,遼足的這番操作還被上報給足協,引起了足協的重視。
究其原因還是火車頭與深圳平安鬧的。
火車頭杉杉在97年甲B慘遭降級,而為了增強實力,同年升入甲A的深圳平安用900W打包收購了火車頭杉杉。
如此一來,火車頭杉杉15名隊員搖身一變,換了身皮后竟然在次年征戰甲A。俱樂部之間這樣“打擦邊球”的做法,讓足協很是頭疼。
這15名隊員中好的壞的精的孬的無論什么類型的隊員,在那一年轉會市場上名字都沒出現,全都被平安打包帶走。
平安增強了實力不說,今年征戰甲A的深圳平安還大多數都是火車頭的隊員,這讓球迷和足協都感到了莫大的諷刺。
尤其是寧波球迷,看著自己喜愛的隊員和球隊在另外一個城市為為另一個城市和俱樂部效力,心里一點不是滋味!
如果說是某個球員轉會過去還好,可那特么是轉會么?
那就是我們的火車頭杉杉啊!
究其原因還是企業搞足球運營不善,球隊沒有歸屬感,球員只能隨隊奔波漂流等原因導致的。
最新的甲A政策規定,任意一支甲A球隊都必須是從甲B和乙級聯賽一步步升上來的,不允許直接踢甲A。深圳平安在升級后賣出去一大部分球員賺到了錢,又用賺到錢的一部分打包買來火車頭杉杉的主力隊員征戰甲A,可以說是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到了極致。
火車頭原本是天津球隊,隊員也大多是北方人。
在寧波踢了一年后現在又跑去深圳,成為深圳的一支隊伍。這樣的做法,著實令天津和寧波地區的球迷心寒。
就在足協為此發愁時,遼足的做法讓他們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建立一支屬于家鄉的足球隊!
如果火車頭就算破產也只屬于天津人,就算賣給外地商人也不允許在名字中加入“杉杉”,甚至直接改名成“深圳平安”的話,那后續就沒那么多事了!
足協也經此發現,搞職業足球聯賽不一定目的是發展經濟,提升資金流動促進市場,還必須在足球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牢抓文化,達到“經濟文化兩手抓”!
縱觀歐洲四大聯賽,老外們早已用事實證明一支屬于某地區的足球俱樂部,絕對會令當地民眾的歸屬感和精神榮譽感倍增;而沒有屬于自己足球俱樂部的地區,則會拼命直追,建立屬于家鄉的俱樂部。哪怕大部分時間只能在乙級或甲B征戰,對促進當地團結來說還是很有積極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