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當他在甲A市場也能說上話后,他手下的球員可選擇性就很多了。
在荷甲闖蕩失敗,想要東山再起證明自己的球員可以先去甲A磨練一番;年齡稍大,想要養老的意甲球員也可以去甲A;甲A的小球員闖蕩歐洲可以先去荷甲試試水,然后再通過荷甲登錄意甲...
如此循環下,三個等級的賽場可以給不同球員提供不同的環境,荷甲、意甲和甲A也會形成一個自己的一個小圈子。三個聯賽球員往返頻繁后,三國足協再簽訂點協議打開放點“特殊通道”,那球員來往就會變得更輕松容易,他拉伊奧拉作為“中荷意”三國聯賽的推動人,地位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拉伊奧拉非常清楚,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和歐楚良打好關系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健力寶和中國國奧的隊長,歐楚良用個人魅力聚攏了一大批中國優秀球員。
通過觀察,像李金禹、李鉄這樣的優秀球員幾乎對歐楚良唯命是從,歐楚良指哪打哪。
所以在聽到中國又來了一個球員打算來米蘭試訓后,拉伊奧拉第一個飛奔趕來,觀察這個新球員是否有足夠的實力。
“怪不得歐那么想要李來配合,在球場上李就是歐的臂膀!”開賽后,拉伊奧拉望著球場不住地點著頭。
球場上,雙方都站成了“222”這樣的陣型。
歐楚良這一邊,鄭志和李偉峰居后,李鉄站的是中場位。
但是在防守中李鉄刻意拖后,李偉峰和鄭志兩人自覺朝兩邊拉開,實際上李鉄和中后衛差不多。
托尼的幾次進攻未果后,不少人都看出了門道!
李鉄完完全全是個工兵!
任勞任怨的那種!
和一米九三的托尼相比,李鉄比對方矮了十公分。
但比賽踢到現在,場邊的任何人都沒看十公分給托尼帶來了什么樣的優勢。
頭球也好,護球也罷,李鉄幾乎和托尼平分秋色!
最令球迷吃驚的是,在身體對抗上托尼甚至略站下方,很多時候李金禹用腳尖挑傳托尼頭頂,后者卻因為在起跳前撞不過李鉄而失位,導致頭球效果并不好。
“我的天,那個卷心菜是誰?”
“你連他都不知道?他是那支中國球隊的主力后腰!前幾天還參加了米蘭的試訓賽,聽說被國米的球探相中了!”
“不!我不是說這個,我是說他和歐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我總感覺他們就像一個人一樣?”
“他就像歐的一條胳膊,讓歐的防守范圍又大了那么多!”
“你說的有道理,我也發現了。他們的配合簡直是太默契了,歐好像只喊了一個音符,他就聽懂了!”
就像球迷們說的那樣,歐楚良只需要簡單地吼一嗓子,李鉄就能根據音調和內容作出相應的回應。卡位也好,鏟斷也罷,哪怕是拉人犯規,李鉄都沒有一絲猶豫。
此時李金禹又送出一腳貼地的外側直塞,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把皮球送到李議腳下。但是李鉄只是靠上去輕輕一撞,就把李議撞到了更外側的地方。
歐楚良從門線上跑到一側,伸出腳,將皮球踩停。
見到李鉄身體對抗這么強,球迷們又是一連串驚嘆。
歐楚良猜著球,觀察隊友的跑位。
這種7V7講究的是點到即止,甚至很多時候不設守門員,拖在最后一名球員得到球后就相當于沒收球權,一般情況下對方并不會主動上搶。對于歐楚良和安琪來說,兩人基本能不用手就不用手,雖然戴著手套,也只是習慣性罷了。
見鄭志過來接應,歐楚良右腳一推,把球傳給了對方。并且自己在傳球后也朝前跑了幾步,充當鄭志身后的一個接應。
“跑位!接應!”
“拉開一些!”
“抬起頭,看看前面隊友!”
徐靚在場上大喊。
從位置上來說,徐靚是進攻組織者,所以他需要擔起中場指揮官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