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們一個個義憤填膺,大叫著要在奧運會預選賽中給韓國隊一個好看。
“媽了個巴子的臭棒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我們主力回來的,絕對打得你們屁滾尿流!”
“是啊,要么就祈禱別在抽簽中遇到我們,要么就別想出線!”
“國奧隊爭爭氣!雖然是替補,但畢竟也是健力寶啊!大家伙加油,爭取一路闖入決賽,看看他們南朝鮮有沒有這個能力在決賽中會師!”
一時間,家里有條件的球迷甚至翻墻到鄰國網站,鬧個雞犬不寧。
也不怪球迷們這么激動,這些年“恐韓”的帽子確實有些大,而且一直摘不掉。
雖然這兩年中國隊打入了世界杯,還獲得了那么多冠軍,但在“遇韓不勝”的問題上,卻遲遲沒有解決。
一是除了96年奧運會預選賽以外,中國隊還沒在大賽中和韓國隊正式交過手;二是這兩年的中韓對抗賽和中日韓三國賽,中國隊都用來練兵了。
所以這次登喜路又輸球后,球迷們著實有些控制不住脾氣。
關注完國際賽場,國內的甲A也是正遭遇轉型。
先是可口可樂退出競爭,99-00甲A的冠名權被百事爭取到;再是足協和央視同時爆料,從今年開始,央視電視臺不再擁有甲A的獨家轉播權。
王軍生發言:足協將廣開渠道,其中重點是中國教育電視臺。
《體壇周報》稱:1999年,中國體育包括足球電視轉播權將全面進入商品時代,由一家或少數電視臺壟斷的時代可能終結。
《足球報》報道,雖然中國足協尚未正式公布今后5年職業聯賽商業經營協議,但據權威人士透露,中國足協與國際管理集團(IMG)已經續簽了5年的職業聯賽經營協議,總的來說,中國甲A賣了個好價錢。
按中國足協與IMG的協議,IMG以9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1999年中國甲A職業聯賽的經營權,其中4500萬元是甲A聯賽的冠名權,4500萬元是場地廣告(每個場地20條廣告)。這個價錢約是1994年中國足協與IMG合約價碼(每年125萬美元)的8倍。
并且有記者推算,99年一年的轉播費總額可以突破5000W元RMB,在遼足的建議下將轉播權下放后,平攤到每支甲A球隊身上也不過才300W元。雖然稱不上什么很大的數字,但這三百萬對一直叫喊生存困難的足球俱樂部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有專家指出,電視轉播費必將成為中國足球俱樂部的重要收入之一,特殊行業的壟斷必將被打破,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不管如何,球迷們對新賽季期望滿滿。海埂春訓即將結束,大部分俱樂部都是全員通過體側。少有的未通過體側的隊員,也都是隊伍中的邊緣化球員。
每支俱樂部都招兵買馬,在海埂簽了一個又一個老外,補充球隊實力。
同時還大批量地聘請洋帥,搞得像徐跟包這些本土主帥甚至放出話,要和洋教練們掰一掰腕子。
雖然如此,但還是有專家發文稱,隨著聯賽的發展和球隊的穩定,像今年這樣大批量換帥的現象幾乎不可能再重演。當一支俱樂部找到適合球隊的教練時,雙方的合作期會適當性加長,不會再出現一年換帥一次的結果。
各家球迷期待主隊踢出個好成績的同時,也有不少球迷期待有一支俱樂部站出來,打破萬達對冠軍的壟斷。
目前呼聲最高的,自然是在米蘭冬訓未歸的遼足。
這支遼足囊括大部分國奧主力隊員不說,還去意大利學習了“先進技術”,回來后肯定會拿出其它球隊難以招架的東西。
并且和大連相比,遼足無論是背后的財團還是生源的質量,都不比“同省死敵”差。并且遼足本就是全國強隊,十冠王的余威還在,就連萬達也不得不小心應對。
雖然有專家根據遼足隊員的平均年齡猜測這支球隊會因為魯莽和經驗不足等原因落后一籌,但仍舊有許多球迷看好這支定型為遼寧省足球隊的俱樂部,期待它在新一年的甲A賽季中,刮出一陣青春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