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楚良再次端著胳膊跑向前場,負責主罰一個位置靠邊的遠距離任意球。
球迷們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歐楚良的腳法精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場比賽下來,守門員的體力總會比其它位置的隊員多剩下一些。
如果能將這部分體力利用上,說不定會能提升一些球隊的整體實力。
資本家們總是想物盡其用,扎切羅尼也正是這么做的。更何況本場比賽米蘭勢在必得,也顧不上其它了。
“嘭!”
歐楚良的任意球踢得很實,皮球在空中朝后打著轉兒,向帕爾馬禁區飛去。
長傳球踢的太直有時候并不是好事,對手會更容易判斷落點,方便做出提前預判。
但想想這腳球是從一個門將腳下發出的,那些挑剔的球迷們就已經閉上了嘴巴。
埃里克森在場邊面無表情,守門員踢前場任意球雖然新奇,但他卻無暇顧及這種事了。
他在不停地大喊,指揮隊員更主動一些防守,并且在反擊的時候更細膩一些,更小心一些。
傳統的開大腳已經不管用了,歐楚良的超前站位給每一個擅長打長傳反擊的教練出了個難題。
歐楚良出現前,從來就沒有任何一支球隊想過如何利用起門將多余的體力。但現在,歐楚良讓球迷們明白了一件事: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守門員的活動范圍不僅僅是己方禁區,甚至還有可能跑過中場。
就像這次任意球,歐楚良要從大禁區弧頂前跑到前場。這么遠的跑動距離,的確不如一名就近的球員來罰。
但是在快攻偷襲未果,雙方隊員需要站位搶點時,這球由門將來踢在合適不過了。
歐楚良就像米蘭的“備用體力藥劑”,雖然有些浪費,但卻可以節省外場隊員的體力。而外場球員每一分體力,在比賽進行到最后都是彌足珍貴的。
“歐正在開創一個新的打法!”穆里尼奧冷靜地看著屏幕,兩只銳利的雙眼一眨不眨,大腦卻在飛速旋轉。“或許現在還看不出,但是到70分鐘后,效果就會出來了...”
果然不出穆里尼奧所料,在比賽進行到第68分鐘,埃里克森再次打出一張換人牌時,他也發現了端倪。
“米蘭的球員是嗑藥了么?怎么到現在還這么有力氣?他們不累么?”
“不行,賽后必須和足協申請尿檢,今天這些米蘭隊員肯定有問題!”
“嘿,卡納瓦羅,快跑,快跑啊!把他撞出去,用肩膀撞!!!”
帕爾馬已經不得不用替補隊員補充全隊體力了,而米蘭只是在中場休息時換了個商議上場,便再也沒有動作。
這名小個子邊鋒的作用雖然有限,但卻總是能發揮出效果。
進攻時;商議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用速度突破對手,下底傳中;防守時,商議的活動范圍就很明顯了。在隊友的配合下,商議幾乎是從左搶到右,從前搶到后。
很多時候當歐楚良將皮球沒收時,商議都已經回防到禁區外了。
“又是一名工兵型球員!”埃里克森恨恨道。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旅歐的中國球員都被教練稱為“工兵”。
原因很簡單,和歐洲球員相比,剛剛出國的中國球員能力不足,創造力也不強,便只能在某個領域內竭盡全力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這也就導致像鄭志、李偉峰這些球員成為所在球隊的超級替補,在關鍵時刻特定的情況下派出場作戰,甚至可以起到奇效。
這也是歐楚良、孫技海和范大將軍為旅歐球員摸索出來的一條道路——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再尋求全面發展。
在AC米蘭,商議便是這樣的一個球員。
他速度快,腳下頻率高,出腳迅速。最重要的是,他在場上不介意自己是進攻還是防守,反正只要讓他上場,讓他和歐楚良一起踢球,他就心滿意足了。
在商議的“小快靈”下,米蘭從中圈附近開始就一直對帕爾馬保持著高位逼搶。
下半場進行到現在也已經快半個點了,但米蘭隊員依舊沒有露出疲態。
體力消耗全都落在了商議、李鉄和歐楚良三名隊員身上。
“中國三俠客”,承擔了米蘭場上80%以上的累活。
如此一來,像博班,維阿,比埃爾霍夫這些不是很能跑的老將便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經驗和才華,為米蘭的進攻做出貢獻。
如果帕爾馬的門將不是布馮的話,說不定這會兒米蘭已經三球領先了!
帕爾馬換人時,歐楚良也開始用衣袖抹著自己頭上的汗。
他的跑動范圍很廣,并且很多時候比較浪費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