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是一場商業比賽,但比賽結果還是引起了全國媒體的報導。
《圣經日報》以歐楚良比賽最后那腳偷襲的任意球為背景報道了這場比賽——一個可以進球的守門員!
《南方青年報》還算客觀——米蘭整體實力要強于遼足很多,這只是一場教學比賽。
《體壇周報》則高調以歐楚良、李鉄和商議的視角表明,旅歐的球員在戰術層次上就比國內球員高出一大塊,球員要想取得進步,必須走出國門,見識一下全新的世界。
雖然這場比賽并不是頭條新聞,但是有關歐楚良和米蘭的報導充斥著每一個角落。
在球迷眼里,不就是期待這一屆的國奧年輕球員大殺四方嗎?
還有誰比歐楚良更有代表性呢?
尤其是江湖-足球網,幾乎將歐楚良捧上了天。
“世界第一門將!”
“攻守兼備守門員!”
“進可攻,退可守,世界上最全能的足球運動員。”
諸如此類的一系列詞匯幾乎將歐楚良吹上了天。
在這之前,如果說歐楚良的撲救靈敏,門線技術好也就罷了,畢竟歐楚良是個門將;但現在他竟然可以做出馬賽回旋,牛尾巴,甚至任意球直接攻門這一系列“花活”,那就徹底超出了球迷認知的范圍。
歐楚良的“強勢回歸”令國內球迷信心大振,頓時覺得這次奧運會預選賽已十拿九穩。
在米蘭回意之后,李鉄和商議兩人去國奧報道,而歐楚良則因為其特殊性,被特批成“技術指導”前往京城,充當女足隊員的技術助理。
孫文、高虹這些女足隊員們見“小歐指導”再次光臨,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口,紛紛要和歐楚良合影。
六月來臨,備戰19日在美國開幕的第三屆世界杯女
足賽的中國姑娘們即將踏上征程,準備又一次為中國足球
書寫輝煌。
從美國巡回比賽回來以后,女足姑娘們就一直封閉在北京西山八一隊訓練基地訓練,期間只安排了二次記者的集體采訪,其他時間一律向記者說:“NO”。
即使從福建、上海等地專門為采訪女足遠道而來的記者也不例外,必須從足協新聞辦公室開具介紹信,然后由足協通知基地辦公室,辦公室再通知基地門衛,經過了這樣幾道手續才能進到基地里。
除去足協安排的集體采訪外,沒有記者能夠以這樣的程序進入基地采訪。
而為了滿足球迷的需要,即使采訪不順也得硬著頭皮想辦法搞到女足訓練的情況。
于是呼,不少記者爬了一小時山路才到達基地的記者們紛紛從山頂上繞過基地,到半山腰去看女足姑娘們訓練。
大賽尚未打響,戰之前的緊張氣氛就已經顯露無余。
“一二一,一二一!”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