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里·凱恩、法爾考缺陣的情況下,格里茲曼將成為中鋒的第一人選,但法國前鋒客串中鋒能不能擊敗拜利是個疑問,要知道在戰術上已經很難玩出什么花招了,克洛普太了解曼聯了。
而克洛普是在想,貝斯特這家伙到底想玩什么花招,格里茲曼的身體素質很難扛得住馬蒂普、拜利,打中鋒完全舍棄了自身優勢,而且利物浦在雙紅會中是肯定不會進行長時間高位逼搶的,后防線肯定保證人數優勢的。
孫吳想了會兒,琢磨前兩個賽季格里茲曼打中鋒的經歷。
第一個賽季格里茲曼經常打中鋒,但關鍵比賽中往往是克洛澤首發出場的,而且托馬斯·穆勒的無球穿插跑動給格里茲曼帶來了不小的空間。
第二個賽季盧卡庫來了,格里茲曼只會在前者受傷時候客串中鋒。
這個賽季呢,格里茲曼基本就沒打過中鋒,有哈里·凱恩和法爾考在呢。
雖然今天格里茲曼梅開二度,但這和水晶宮隊后衛實力較弱有關,而且雙紅會中格里茲曼有那么大的活動空間?
孫吳非常確定,在遭受了那么多次失敗之后,克洛普絕不會貿貿然進行高位逼搶的。
在去年歐冠決賽結束之后,克魯伊夫曾經在《加泰羅利亞體育報》專欄上登出一篇討論高位逼搶的優劣的文章,這在業內引起了很多關注。
從2008年巴塞羅那大幅度使用高位逼搶戰術豪取三冠王開始,這種戰術已經漸漸成了歐洲各大豪門的標配。
優勢非常明顯,長時間讓戰火燃燒在對方半場,提前化解大部分危機,盡量形成局面人數優勢,斷球后的就地進攻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劣勢也相當明顯,后防線缺少保護,容易被個人能力很強的攻擊手完成突破,當年帕托24秒閃擊巴薩就是個例子。
所以,在豪門之間的交手中,如何破解高位逼搶成了重要課題,克魯伊夫以上賽季曼城對陣巴薩的歐冠小組賽為例,雙方各打了一場好球,都成功破解了對方的高位逼搶。
當時,克魯伊夫在文章的最后提到了曼聯的孫吳,在那場歐冠決賽中,孫吳利用他無與倫比的視野和傳球能力多次撕開巴薩的高位逼搶戰術,幾次打出成功反擊。
用克魯伊夫的話來說,孫吳可能是最擅長破解高位逼搶戰術的那個人,這和他的戰術能力、傳球能力、跑位能力都有很大關系。
孫吳能夠找到對方防線的漏洞送出致命的傳球,也能用讓對方預料不到的方式取得突破,其跑位、傳球功力也能讓他組織起小范圍的傳切配合破解高位逼搶。
說到底一句話,面對效果明顯但劣勢也明顯的高位逼搶,孫吳有足夠的底氣。
這篇文章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認可,所以這個賽季曼聯雖然豪取22連勝,但利物浦、曼城都給孫吳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克洛普和瓜迪奧拉都沒有頻繁進行高位逼搶,除非迫不得已,都在中后場布置了足夠多的人手。
歐冠四分之一決賽第一回合,曼聯驚險的在客場2比2逼平了拜仁慕尼黑,這是曼聯本賽季相對來說發揮比較差勁的一場比賽。
而海因克斯的拜仁慕尼黑恰好是歐洲豪門中少有的從不使用整體高位逼搶戰術的球隊,這絕不是巧合。
這些,孫吳心知肚明,克洛普也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