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世界小,是因為你的法力不夠強,如果你足夠強大,比如圣人,圣人創造的心我世界,是大世界,那么是不是世界的本來呢?”
“當然不是。圣人創造的心我世界,也是虛妄的,不管他的法力有多強。不能因為他是圣人,就說他的心是本來,他創造的心我世界就是本我世界。”
“那么,你怎么知道,你所生活的世界不是圣人創造出來的假象呢?”
齊鶩飛忽然愣住了。
聯想起這兩天來的遭遇,的確有種活在虛妄中的感覺。
“不,不可能,圣人可以影響我的心境,但不可能創造一個包含三十三天在內的大方宇宙。”
“那么大方宇宙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從混沌中開辟而來。”
“誰開辟的?”
“圣……圣人……”齊鶩飛有些心虛地說。
“圣人又是從哪里來的?”
“也是自混沌中誕生……”
“混沌中誕生的圣人開辟了混沌世界,這就好像你母親生下了你,你又創造了你母親。”
“不,不對,圣人沒有創造混沌世界,圣人只是順其自然,開辟三界,教化萬類。”
“你看,開辟三界,教化萬類,這不還是圣人的心我世界嗎?”
齊鶩飛一時語塞。
那人又問:“圣人之上是什么呢?”
“是天道。”齊鶩飛脫口而出。
“天道之上呢?”
“天道之上……??”
齊鶩飛感覺思維停滯,腦子有點不夠用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即本源,即一切之初始,也是我們追求的終點。沒有天道之上了。”
“哈哈哈哈……”那人笑了起來,“你得道了嗎?”
“當然沒有。”齊鶩飛說。
“既然沒有得道,你怎知,道即本源?你怎知,道之上就沒有更高級的東西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齊鶩飛背了幾句道德經原文。
“我沒有得道,也知道,道即本源,因為本源沒有名字,所以借用了‘道’字。也就是說,道是一切的本源,從定義上就已經規定了。”
那人說:“你看,原來只是一個概念,一個定義。那么,你究竟在追求本源,還是在追求一個概念?”
齊鶩飛說:“當然是追求本源。”
那人說:“別回答得那么快,仔細想想吧。你追求的道,究竟是你定義的那個道,還是另一個你妄想中的道?”
齊鶩飛陷入了思考。
的確,他好像從沒有追求過那個概念中的道,甚至很少想起這個概念。
但他的心中也的確有個道,否則他一直在修行什么呢?
“我……我心中的道是虛妄的,所以我才要修行,在修行中不斷糾正自己的虛妄幻想,讓心逐漸契合大道。”他說。
那人說:“不,你心中的道是真實的,真正的大道才是虛的。因為道本來就是虛的,本來就什么都沒有啊!而你心中追求的道,卻是實實在在的。在你心里,天道創造世界,創造人類,創造萬物。在你心里,天道賜人福報,降下劫難。一切都是真實的,不虛的。你從來沒辦法把神和仙分開來,把圣人和天道分開來。你所追求的道,是有為的道,是看得見的道;而真正的道,卻是無為的,虛妄的,不可捉摸的。”
齊鶩飛想了想說:“我承認你說的在一定程度上成立,我心中的道是真實的,正因如此,我才能修行,否則我如何修行?”
那人說:“真實的東西容易破碎,只有虛無的東西才是真正堅固的。一只碗輕輕一碰就碎了,但你心中的碗是打不碎的。一把劍看似堅固,但只要用更鋒利的東西去切割,總能把它切斷,但你心中的劍是永遠不會斷的。”
“但心中的劍又不能用。”齊鶩飛說,“沒用的東西,再堅固又有什么用呢?”
“誰說心中的劍不能用?”
“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