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茂放松了臉上的表情,笑道:“想請教丞相,明日的對策。”
宇文長在說:“臣無別議,還是今日白天定下的方案。”
元茂說:“白天人多嘴雜,又有旁耳,今夜宮中,只本王與卿爾,請丞相詳說。”
宇文長在說:“天道變易為常,我國閉關于此三千余年,終不可久,所以打開結界,出去是必然的。唯一要擔心的是,結界一開,如何面對天庭之罰。如今天送來一寶,何不獻之于李靖,以求安身?”
“丞相說的是小寶?”
“正是。”
“可小寶是我親侄兒,庭弼又為李靖所害,我若獻之于李靖,豈非陷我于不義之中,徒惹天下人笑話?”
“大王多慮了。天道之下,魔為首罪。故修行大義,在斬妖除魔。老大王墮入魔道之中,追隨魔教,是先為不義,如今小王爺又不思悔改,畏罪潛回。大王將其交給李靖,是為大義滅親之舉。天下人若要譴責,應先譴責老大王之不義,老大王之不義,令大王陷入不義之義中。大王如今左右為難,正說明大王乃是有情有義之人啊!”
元茂微微點頭,又說:“可是世間也有傳言說尹長天之教并非魔教,其根底是萬教,而當年涌金國也是萬教盛行之地。果若如此,我豈非有欺師滅祖之嫌?”
“大王此言謬矣!”宇文長在侃侃道,“尹長天之教為魔教,尹長天之人為魔頭,乃是天庭所定,數百年來未曾有變。將來若翻案,那其罪在天庭,非大王之錯。何況,大王把小王爺交給李靖,就是交給了天庭。有天道律法在,小王爺到了天上,也正好審個清楚,若是能翻案,豈非美事一樁?不但小王爺沒事,還可幫老大王正名。若是翻不了案,大王今日之舉自然也就不存在錯誤。”
“但李靖與庭弼有隙,若是欲加之罪……”
“李靖位高權重,豈會為一孩童毀自己名聲?再說,大王不信李靖,應該信天道。李靖位高權重,卻也不能只手遮天。天庭金仙林立,還有圣人在位,豈會在這種事情上出錯?”
元茂再次點了點頭,不過臉上依然現出疑慮之色。
“可是……國中臣子未必理解,尤其是城外的三位將軍。”
宇文長在冷笑一聲,道:“老大王對他們有恩不假,但能因為恩情而是非不分的人,又怎能修到如今的境界?三萬將士中或有不少受其蒙蔽者,但三位主將卻是心如明鏡。他們哪里會在乎什么大義,只不過不服大王,又沒有機會反抗,如今借小王爺的名,正好舉起反旗來而已。大王不必瞻前顧后,只要拿下三位主將,叛軍不攻自滅。”
“莊、梁、周三位將軍修為高深,都是萬人敵,何況有三萬大軍,要擒賊擒王,談何容易?”
“大王不必憂慮。只需打開結界,將小王爺獻給李靖,天軍一來,叛軍自會灰飛煙滅。”
元茂沉吟不語。
宇文長在等了一會兒,催促道:“大王,時間緊迫,還請大王早做決斷。”
元茂抬起頭來,長嘆了一口氣,道:“唉!真叫本王好生為難啊!也罷,為了國中父老,就按你的意思來吧。今夜我就遣人布置,明日兩軍對陣,正好打開結界。”
宇文長在躬身道:“大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