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無他,因為萬一弄壞了,真沒法說。
這一件古董畢竟價值不菲,雙方都沒辦法處理。
唐陽是懂一些古董知識的,他圍著這件白瓷大罐看了一圈,發現這個東西他還真有些喜歡上了。
掌柜得一看這表情,那感覺就是有戲。
于是這位掌柜便開始添柴火了,循循漸進的說道:“先生好眼力,這是鄙店的鎮店之寶,正經的南洋回流瓷,這東西可是元末明初的玉壺春瓶。”
“要說這物件,可真是來歷大了。”
“這東西可是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帶去南洋的,據說是專門送給了爪哇國王。”
所謂玉壺春瓶,不同于一般的瓷器。
這器形上比較特別,瓶口小,瓶頸長,瓶腹又圓又胖。
而且玉壺春瓶的體積并不大,其實是古人用來飲酒的器物,小巧玲瓏,非常適合拿在手中把玩。
唐陽把唐雨拉了起來,問道:“你說,我買下這瓶子送給爺爺行不行?”
唐雨看了一眼,說道:“你小心打了眼。”
“到時候你買回去可就要受訓了!”
唐陽一聽,倒是有些猶豫了。
唐陽雖不是什么古玩專家,但行業規矩也是知道一些的。
正所謂“買家離手,錢貨兩清,概不退換”。
就算是你買回去知道買到了贗品,也只能當是吃個啞巴虧。
就算是自己交了次學費,絕對不能再找回來的。
“這位兄弟,我看你是個行家,要不幫我瞧瞧?”
余歡水看了看唐剛,又看了看唐雨,還是走了回來。
雖然余歡水跟唐雨不熟,但畢竟曾經在哪里見過面。
這點面子是不能不給的。
唐雨當然不會理他,而是一直注意著余歡水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可以鑒寶。
要知道,年輕一代中對古董古玩這些物件有一定認識的并不算少。
但是稱得上專家的,可真就沒有了。
古董鑒賞這玩意,是需要積累的。
只有多看,多練,多交學費,這才能出來好眼力。
俗話說得好,久病成醫。
古董行當中,打眼打得多了,自然就成了專家。
但是玩古董是需要財力的,而且還是需要大把的票子去支撐。
唐雨并不認為余歡水會有財力去玩古董。
“給我拿一副手套。”余歡水對掌柜說道。
掌柜聽了一愣,心想這人年紀輕輕的,倒是對規矩挺了解。
掌柜連忙從抽屜中拿出一副洗得特別干凈的白色手套遞給了余歡水。
掌柜名叫徐興,在古玩市場別人都叫他徐叔。
徐興在這里摸爬滾打了很多年。
自己見得人多了,所以練就了一副好眼力。
他可不認為眼前的年輕人,可以能稱得上什么古董界的行家里手。
徐興估計余歡水最多也就是對古玩一知半解,不懂裝懂。
恐怕是在別人面前裝模作樣一番罷了。
徐興對這件玉壺春瓶非常有信心。
這東西是他花較高的價格特意訂制的高仿品。
別說是不懂的人了,就算是一般的專家里手,這都多半會打了眼。
于是徐興似笑非笑地看著余歡水戴上白手套,小心地端詳起這件物件。
其實,余歡水剛才已經看到這個古瓶了。
他之所以沒有著重關注,是因為他第一眼望過去覺得這瓶子不太協調。
古董鑒賞界有一個說法叫做“一眼望”。
簡單的解釋,就是一眼望過去,憑第一感覺去判斷器形的優劣,以至于真假,準確率不能說百分之百,但百分之八十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