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馱在馬上,又捆了兩擔,八戒與沙僧挑著,卻來寶座前叩頭,謝了如來,一直出門。
逢一位佛祖,拜兩拜;見一尊菩薩,拜兩拜。又到大門,拜了比丘僧、尼,優婆夷、塞,一一相辭。
唐僧師徒四人下山,那三層門下,有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走向觀音菩薩前啟道:“弟子等向蒙菩薩法旨,暗中保護圣僧,今日圣僧行滿,菩薩繳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薩準繳法旨。”
菩薩亦甚喜道:“準繳,爾等去罷。”
遂又問道:“那唐僧四眾,一路上心行何如?”
諸神道:“委實心虔志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但只是唐僧受過之苦,真不可言。他一路上歷過的災愆患難,弟子已謹記在此,這就是他災難的簿子。”
菩薩從頭看了一遍。上寫著:“蒙差揭諦皈依旨,謹記唐僧難數清: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兩界山頭第八難。。。
天竺招婚七十八難,銅臺府監禁七十九難,凌云渡脫胎八十難,路經十萬八千里,圣僧歷難簿分明。”
觀音道:“金蟬子需經受九九劫數,方得圓滿,此還差上一劫。”
如來世尊聞之,淡笑:“無礙,古佛已出手,自當圓滿此劫!”
唐僧一行人取得真經便往大唐趕回,行至一水之地,忽被一震狂風刮起,包裹不慎亦被吹散,漫天飛舞的都是經文,甚至落入水中。
幾人大急,都護經文,孫悟空甚至運起神通,抵御此怪風。
九天之上,白雄尊者飛回靈鷲山峰,答復使命。
唐僧四人待大風過后查看經文,卻發現都是無字白書,哪里有一丁點的經文?
孫悟空大怒,四人復歸靈山,詢問如來世尊,為何阿儺伽葉二位給他們無字白經?
世尊笑說:“此是金蟬子劫數未完,故而當有此劫。阿儺,伽業你們兩個這便帶他們去取真經!”
二人稱是,遂帶唐僧再入寶庫取經。
此次取得真經后,如來世尊命四大金剛架起祥云送四人一馬回歸南瞻部洲大唐國界,待傳得真經后,自當再歸封禮!
師徒四人乘云之勢回歸大唐,大唐唐王李世民尚在,老暮遲遲,卻終于等來了唐僧取經歸來。
唐王大喜,敕封唐僧為護國法師,得享人道氣運!
而金蟬子代表佛教,于人道大都召開佛教法會,萬國來朝,講宣經文,傳無上真經,佛門信仰傳遍天下,凡有飲水處,必有僧侶痕跡了,無論萬國之都的長安,還是荒野千里的村落,皆有僧侶或行路,或苦行僧,走遍南瞻部洲。
金蟬子**完后,隧歸靈山,五位西行之人踏云登極樂。
五人歸靈山,歸來的只有五人,可是他們五人所代表的人道氣運,無數國家朝都信徒信念,氣運磅礴亦入靈山。
靈山之巔,如來世尊高坐蓮臺,諸佛齊至,恭迎取經之人。
九天之上垂落層層玄黃功德,佛法廣傳,被大唐奉為堪比國教地位!
諸佛皆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祖皆在。四大菩薩,十八羅漢,天龍八部眾,護教伽藍比丘尼等拱衛靈山。
如來世尊面上和笑,對諸佛宣之:“曾我西方大教立教之主阿彌陀佛、準提佛母證道時借下天道功德,我西方教生而有損,得欠天道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