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對勞倫斯來說。無論是采購大量的紡織品還是某些蒸汽機難度都并不大,同時這些東西也基本沒有什么太強的時效性。所以這一類東西他完全可以從周邊的那些國家進口,而不需要自己費時費力的生產。
同時因為勞倫斯所在島嶼位置偏僻的緣故,因此在運費上不同的物品自然就有著天壤之別。比如說類似蒸汽機或者是一大批棉布這一類東西在購買之后,賣家就能夠專門為此發一趟船,因此運費自然也就非常正常。
但是一些日常消費品卻不然,一個鍋,一套餐具,一口鏟子,一件衣服這樣的東西雖然可以說基本上每個人都需要,但卻又并不需一次性需要很多。如果一口氣囤積太多的話砸在砸在手里面賣不出去,造成資金和商品方面的雙重積壓。
可如果不一次性運送一大批商品的話,那些商船在運送貨物的時候就必然有大量的噸位空置。畢竟勞倫斯他們現在所在的新紹爾島和周圍的海島不但偏僻,人口也不算多。
所以那些船要么就是要消耗大量燃料與補給繞一個彎,要么就有大量的空載噸位浪費。這種情況下,平攤到每一件商品上的運費自然就變高了不少。
而且同大宗的原材料或者是重型機械不同,這些小型消費品中運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同時這些商品的消費者們大部分也都是那種價格敏感型的。所以這些東西全部靠進口顯然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除此之外,隨著農業與醫學的發展。勞倫斯也意識到他需要一些工廠對那些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并為未來的醫藥產業奠定一定的基礎。不然的話,無論是只出口農產品原材料還是只能實驗室小批量生產藥劑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因此在他們逐漸在島上立穩了腳跟之后,勞倫斯很快就發現了這些之前在規劃中有些失誤的問題。所以在一系列的討論與調查之后他們在距離城市十幾千米遠的一系列沿海的小型港灣中建立起了一片工業區。
這一片港灣和勞倫斯他們現在所在的新紹爾港差不多一樣都是不錯的港口,至少能夠停泊1000噸級的船只,只不過明顯面積要比勞倫斯他們所在的新紹爾港要小了不少。同時被一些河流和小山分割,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有限。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這也就是為什么勞倫斯一開始放棄了這些看上去還行的海灣原因,因為這些海灣后方的土地最大的也只能支撐的起一個百人的小型農場而已,在有更大面積土地的情況下開拓這些地方顯然顯得有些不經濟,更別說本地的土層不但鹽堿化還薄,很難發展農業。
但如果這些土地要發展工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無論是從新紹爾港邊上流過的那條河流的支流提供的水源,港區外幾個零散分布能夠遮風避雨的小島還是本地區石質地面都非常有利于工業的發展。
比如說交通,他們早期完全可以靠一些平板駁船進行海運。而發展起來了以后阻攔在這些海邊小片平地與新紹爾港之間的那些小型丘陵和密布的河流并不能成為鐵路修建的阻礙,反而能夠方便水陸聯運。
因此在選定了這片地域作為工業區之后,第一批工廠立刻就拔地而起。考慮到島上的需求以及各種各樣的能力,所以這第一批工廠數量只有四座,而且規模都并不大。當然這些工廠后方有足夠的土地用于日后的二期或者是三期計劃。
這三座工廠分別是一座魚肉加工廠,一座水稻加工廠,一座木器廠和一座小五金工廠。它們分別布局在兩片海灣后的平地上。
而且在這些工廠建設之前,農業教會與知識教會的人對整片工業區進行了整體的規劃,以確保這些工廠所在的位置能夠足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