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絳又說道:“還有件事要告訴爹爹,我安排了一個廚娘,不對,現在是茶娘入宮在娘娘宮里暫時作事,爹爹以為如何。”
“傳餐吧,為父早上也沒吃,順便給你講一講宮里的一些事。而后安排那個茶娘過來,讓爹爹見一見,問幾句。”
“是,我這就去安排。”
送進宮的人,韓侂胄要親自確認一下。
人不僅要機靈,而且必須是家里忠心的家仆,原因不用說,宮里可以不普通的地方。
吃飯的時候因為有婢女伺候,韓侂胄沒提什么正事,倒是說了些臨安城的趣事,宮里一些有趣的傳聞。
可飯快吃完的時候,韓侂胄又不高興了。
因為,韓絳竟然在拿餅擦盤子,這會還有婢女在旁看著呢。
韓府也是高門大戶,當家少君這種作派傳出去,還以為韓府沒糧了。
韓侂胄很生氣,卻努力讓自己語氣平靜:“絳哥兒,為父打算罵你幾句,給你一個機會自己辯解一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滾吧。”韓侂胄生氣的擺了擺手。
午時,韓絳作足了準備后來到了皇宮側門。
這里韓侂胄已經安排好了一切,比上一次求見慈烈太后順利的多,有人在這里等候,直接就把韓絳領入了后宮。
皇宮皇后的宮殿之中,李鳳娘知道韓絳要來獻茶,所以提前一步就把自己的兒子趙擴叫進宮來,韓絳到的時候,趙擴正在捧著一卷書在讀。
如果說讀書的數量,相信在這個時代,同年齡段甚至再高出十歲的人當中,找不出一個超過趙擴的人,當然,韓絳例外。
韓絳入宮,施禮:“見過娘娘。”
對于宮中禮節,韓絳也是惡補過的,雖然依然不標準,但意思已經差不多了。
李鳳娘在屏風后微微點頭算是回禮。
趙擴有點戀戀不舍的放下書,起身半禮:“見過絳叔父。”
這叫法一點錯都沒有,韓侂胄的輩份高,當今皇帝是算他的侄子輩,韓絳與李鳳娘同輩,更何況趙擴娶的又是韓同卿的女兒韓青衣,所以這一聲叔父,一點也沒錯。
韓絳回禮,然后坐在右邊的位置上。
所有禮節完畢,韓絳安坐。
韓絳上次去的是慈烈太后的宮里,現在是皇后的宮。就這么一會功夫,韓絳就發現兩個宮的區別了。
不是裝飾上的差別,而是人。
慈烈太后的宮里,除了管事帶職司的宮女之外,其余的象機器人,動作協調一致,連腳步的幅度都完全一致。更不用說倒茶、放凳、施禮等動作了。
而在皇后這宮里。
不值一提,這些宮女的神情之中都帶著一絲散漫。
以管理學的角度,這不僅僅是規則與制度上的差別,韓絳相信宮里的規則肯定是一樣的。那么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應該是人,首先是兩邊宮女在精神上的差異,然后是宮里主人的態度以及處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