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每年七億。”
“作,作什么?”錢歆瑤想不出來干什么需要花這么多錢。
七億錢,換成米可以裝滿錢家現用的糟運糧船,一百多條船的米。一條船可以裝三千石米,裝一百船。
韓絳轉過頭:“種甘蔗。”
韓絳沒說實話,因為還沒有大婚呢。
錢歆瑤不信:“種甘蔗需要花這么多錢?”
“還有糖坊,碼頭也需要建造,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還有點別的,這都是要花錢的,不過你也別擔心,七億錢不算什么,下個月估計就能解決了。”
錢歆瑤聽的出來,韓絳沒說實話,至少沒全部告訴自已。
也罷,自已還沒過門呢。
臨安的權貴,若說以家產論,能拿出七億錢的不在少數。可那些都是莊子、店鋪、珍寶、房產。現錢能拿出七億的,不出一手之數。
韓家,肯定有。
但一下子拿出七億,對于韓家來說,也是一筆極巨大的數額。
韓絳從懷中取出一只小盒:“送你的,這東西是靠施道長研究出來,但他沒繼續,是我韓家工匠最終制作完成的。因為施道長不在意這些玩物,他更在意民生,所以他的研究方向是為民,我就叫自家工匠完成了這個。”
韓絳沒把小盒遞給錢歆瑤,只是放在錢歆瑤伸手就能拿到的位置。
在錢歆瑤伸手拿小盒的時候,韓絳已經抬腳離開:“靈兒,大婚之后,我告訴你一個秘密,只屬于你我的秘密。”
說完,韓絳已經離開。
錢歆瑤打開小盒,里面是一個圓木片。
將木片翻過來,卻是一面明亮無比的鏡子。
鍍鐵合金、滲鉻之后,以磨銅鏡的方式磨出的鏡子。
錢歆瑤見過明亮的精鋼,也可以磨的如鏡子一樣,但保持不了,幾天就會看不清,半月時間就銹了。
這東西,難道不怕銹。
施子彥沒有再繼續研究,他更在意另一種,廉價的鍍鋅鐵皮,因為韓絳說過,只要能造出廉價的鍍鋅鐵皮,他就有辦法讓食物可以保存一年之久。
這樣,南邊的水果,北邊的肉就可以南北通商。
所以,施子彥扔下所有的活,全身心投入到廉價鍍鋅鐵皮的研究之中。
這研究有好幾大難題,第一個是韓絳說的滾軋技術、第二個是鍍鋅、第三個還要保證強度,最難的就是成本。
不能制作出來一塊鐵皮就幾貫錢,這就沒有意義了。
錢歆瑤手中的鋼鏡,就是鉻鐵鋅合金的原始版,這個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其意義遠遠超過一塊鏡子的價值千萬倍。
明代許多工業技術其實是對宋時技術的恢復,在明后期也只是提高。
若不是元亡了宋。
工業革命發生在那里,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施子彥掌握的冶金術,已經讓韓絳震驚到懷疑自已穿越前讀的是假歷史了。
自從施子彥從韓絳這里學到了基礎的酸、堿、鹽知識之后,一扇新的大門向他打開了,他已經知道,火硝就是一種純度不高的硝酸,硝酸與甘油混合硝化變成硝化甘油,堿不是火堿,是韓絳說的海鹽制堿的純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