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寫國外作品,然后各種得獎,質疑的人就很少。
哪怕這些獎項其實都是國內的獎項。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于是我開始去查資料。
然后看到了一個講《長城》這部電影的介紹片。
看完之后,我發現這部電影真的惡心。
長城這么好的IP,結果寫出來一個垃圾故事。
莫名其妙的抵擋入侵,結果最后還是由白人拯救世界?
這又牽扯到文化話語權的問題了。
我不是想挑起民族矛盾,但確實當初四九京城的不少X老X少都混進了娛樂圈跟文化圈里。
清宮劇的情況大家比我了解的更多,我就不細說了。
在歐美,亞洲電影一向是沒有中國的存在的。
那邊大部分都是N年前的日本電影,后來的印度電影還有韓國電影。
國內導演也想讓他們認同,但他們理解不了我們的文化。
于是怎么辦呢?
拿一些我國傳統文化魔改,魔改到迎合歐美人的心理。
以及找一些我國陰暗的角落,加大力度寫出來,好迎合歐美的獵奇心理。
《長城》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包括什么《無極》,還有某賈姓的導演的一部分電影。
當然,韓國電影也是這么個情況。
那邊現實比電影更有趣,就不多談了。
總之,那種歐美導演受到本子導演跟港片影響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話題拉回。
那些文抄歐美電影的內容,卻少見的沒多少人質疑。
或者大家可以說歐美水平高。
但其實......能高到哪里去呢?
確實有特別好的那種,但不少大賣的,也不過就是流水線的爆米花電影。
就我之前查資料的時候看到的一個訪談。
一個好萊塢流水線式的成熟編劇,他會把一部120分鐘的電影分為幾個階段。
然后每個階段寫出什么樣的內容都一清二楚。
前十分鐘來個**,然后進入主題介紹主角組。
然后遇到事件,主角大發神威。
然后遇到挫折。
然后來場自我救贖或者醒悟,最后干翻對手。
具體環節,可以精確到分鐘。
那不是藝術品,那叫流水線商品。
(題外話,好萊塢也有不少知名導演跟編劇一直在DISS漫威的流水線作業)。
不過嘛,這也是大家自己的選擇,不是嗎?
我今年27歲。
經歷過十年前的網絡環境是什么樣的。
那時候恨國黨大行其道。
你要說國家幾句好壞,能被一群人抓著噴到死。
要知道“五毛”可不是什么好詞。
那年頭的網絡論壇,基本就是一兩個五毛黨,大戰九十八個五美分。
大概一直持續到13年~15年之間吧。
網絡環境漸漸反轉了。
從一九開,到五五開,到現在變成了六四開或者七三開。
說明什么?說明現在年輕一代生活在好環境里的孩子們都長大了。
畢竟00后都二十了。
(本人92年溫柔體貼大哥哥,有沒有00后小姐姐愿意談戀愛的?奔著結婚去的那種)
咳咳。
這一點其實從行業也看的出來。
十年前的,只要寫到上面,基本都是反派。
都市,你有個超能力,上面就要把你拉去切片。
只要寫到官方,基本沒好人。
那年代的網絡就這樣。
而且主要各個都是苦大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