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秦笛說服母親,在大通銀行開了賬戶,盡可能的將銀元換成美元和英鎊。因為整體而言,二十世紀最堅挺的貨幣就是這兩種,而白銀是靠不住的。
從1870年開始,直到1935年,白銀有一波大崩潰,兌美元一路走低。
1870年,一塊大洋能換1.43美元。1890年能換1.05美元。1908年能換0.6美元。等到1930年,只能換0.3美元了。而在1932年達到最低,一塊銀元只能換0.22美元。
因為中國是銀本位,西方主導的白銀貶值,掠奪了中國人的財富,加速了經濟的崩潰,導致老百姓的日子更加困苦了。
1909年秋天,秦笛九周歲了。
這時候,朱婉攢了十萬美元,已經是魔都隱藏的富婆了。
十月初,秦笛讓母親拿出六萬美元,去買橡膠股票。
自從制成了阿司匹林,銀錢源源不斷流進來,朱婉作為醫生,不但多了解熱鎮痛的神藥,而且積攢了一筆橫財,所以對兒子幾乎百依百順,這次也毫不猶豫相信他說的話。
母子二人,來到華商交易所,通過經紀人,買入三家橡膠公司的股票,分別是perak,kalumpong,和senawang。每樣買入兩萬美元,折合三萬三千大洋。
魔都交易的股票,大都是外國公司,這年月的股票,不是后來的電子檔,而是原始的紙質股票,上面寫著“一股折合銀元多少”,還有一些花花綠綠的印章。
買完之后,兩人回到家中,將股票往保險柜里一擱,便不去管它了。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父親秦漢承偶然打開保險柜,看見了壓在箱底的股票,禁不住大吃一驚:“阿婉,你啥時候買的股票?怎么買了這么多?咱家有這么多錢嗎?天吶,你去哪里借的錢?你膽子也太肥了!這要是虧了可咋辦?”
此前,朱婉跟他說過開辦藥廠的事,但他并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大部分資金是朱婉的私房錢,一小半資金是從朱明成那兒借的,秦家并沒有投入資金,秦漢承沒看過公司賬目。因此他看到這些股票,首先覺得妻子瘋了。
朱婉微微一笑,道:“沒有借錢。這是過去兩年賺的,就算都虧了也不怕。”
她說的沒有錯,因為制藥廠的利潤節節攀升,隨著天涼片的不斷熱銷,最近一來,每個月都有兩萬大洋的收益,所以她心里有底,才敢去買股票。
秦漢承只感到心驚肉跳,從這天起,他開始關心橡膠的價格了。
20世紀初,隨著汽車工業的興起,橡膠需求逐漸提升,1908年,美國進口橡膠五千七百萬美元,1909年增至七千萬美元。橡膠價格不斷上漲,帶動股價的迅速提升,很多人開始追捧橡膠股票。
轉眼三個月過去,六萬美元的股票漲了三倍,已經有十八萬美元了!
于是乎,秦漢承坐不住了,每天上躥下跳,心里像長了草一樣。有事沒事,他開始在父親和兄長面前提及橡膠。
“爹,我跟你說,我家買了點兒橡膠股,已經漲三倍了!”
“大哥,橡膠漲了,又漲了,哈哈,每天漲,漲得人心癢癢……”
與此同時,外面的生意人也在天天瘋傳,說買橡膠能暴富,誰誰誰發了大財。
謊言禁不住每天的重復,重復多次就像是真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