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月的流逝,秦家人口越來越多,老房子漸漸住不開了。
秦笛的幾個堂兄結婚后,紛紛搬到外面去住。
就連大伯母胡英也搬出去了,名義上說是照看孫子,實際上是她不愿住在老宅子里。因為朱婉成了大人物,經常有人來家里拜訪,稱呼很奇特,不是“朱女士”,也不是“朱醫生”,而是敬稱“朱先生”,這讓胡英別提多難受了!
“哼!一個女人,不老實待在家里,跑出去拋頭露面不說,還被人稱為‘先生’!簡直太不像話了!她把秦漢承擺在什么位置?”
因此胡英很郁悶,干脆鼓動秦漢良搬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漸漸的,住在秦家老宅的,除了老爺子和秦張氏之外,就是秦漢承和秦漢旭兩家,全部加起來,只有十來口人。
如此一來,秦笛的日子更清凈了。
1922年,從政局上來講,屬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自從1912年,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做了民國大總統之后,到了1915年底,他想恢復帝制,遭到全國人民一致反對,結果三個月后,他宣布廢除帝制,不久就死了。
隨后,皖系軍閥段祺瑞上臺,統治了四年時間。
從1920年到1924年,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掌控局勢。
這些軍閥的統治主要局限在北方。南方各省國民運動興起,1921年5月,孫中山做了“非常大總統”,1922年3月,他發布北伐的命令。不久,軍閥陳炯明發動兵變,導致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
總體而言,這時候誰有軍隊誰就是老大,北洋軍閥統治乏力,南方的青白黨也不成氣候,整個國家比較混亂,呈現相對松散的狀態。
魔都在租界控制之下,經濟上一直在蓬勃發展,政治上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三叔秦漢旭眼看就四十歲了,不想再動刀動槍,沒去南方鬧革命,連軍需處的職位也放棄了,改在輪船招商局做董事。
秦家投入兩百萬大洋,拿到一部分輪船招商局的股份。
糧行雇傭的兩艘萬噸輪船,就是出自這里的。
秦漢旭在業余時間,還跟青白黨的上層人物有往來,從而庇護了秦家的生意。
1922年,青白黨的規模達到15萬人,而大赤黨才只有三百人,雖然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連自己的武裝都沒有,距離全面鋪開,還有很大的距離。
三嬸惠子的書店,一直都在開著,生意平平淡淡,賺不到多少錢。
不過,除了書店的生意外,她又有了新的營生,從中國采購鎢砂,然后賣到日本去。
鎢是一種稀有金屬,是煉制特種鋼的必需品,在軍事上有特殊的價值。
鎢在全世界分布很不均勻,只有少數國家才有,中國是產鎢大國。很多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都削減了腦袋從中國購買鎢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