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回到魔都之后,花了一個月的功夫,整理推敲詩歌,然后出版了詩集《巫山神女》,再一次引起了轟動。
大詩人秦月,又有了膾炙人口的新作品,讓她在詩壇的地位,重新變得穩固。
與此同時,隨著王舒編劇的電影受到好評,秦月跟他的關系也變得更加緊密了。
王舒是江蘇人,父親死得早,母親靠紡絲織布養活他。他有一個舅舅,曾經做過江蘇省某廳的廳長。他跟著舅舅去日本留學,歸國后熱心于戲劇,成了詩人,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
單論家境來說,王舒和秦月差別很大。但是王舒很有才華,而秦月不在乎錢財,兩人因為對詩歌的追求,以及共同的理想,漸漸走到了一起。
秦月的姐姐秦菱,不久前生了兒子,也算是兒女雙全了。
朱婉年過五十,因為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所以很少去醫院親自做手術了。她將主要精力放在“慈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上,有空的時候還要監管“慈安醫藥研究所”。
不久前,秦笛送出去的幾篇關于鏈霉素的論文都已經發表了,與此同時專利申請也有了眉目。
論文署名為朱婉和秦菱,秦菱為第一作者,朱婉為通訊作者。
這些論文再度引起醫學界的轟動,有人說是劃時代的創舉,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
歷史上,發現鏈霉素的瓦克斯曼,確實在1952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朱婉已經拿了三次諾獎,如果再拿第四次,那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朱婉的三次諾獎,分別是磺胺藥、青霉素和維生素C。這次發現了鏈霉素,即便能拿諾獎,也會拖好幾年,畢竟青霉素是第一種生物類抗生素,給人的震撼作用更大。鏈霉素是第二種,抗結核的療效需要慢慢驗證。
1930年5月,老約翰發來電報,說買到一家破產的鋼鐵廠。
這家廠子名叫“內華達斯洛斯鋼鐵廠”,主要設備是一座180米高的煉鐵爐,兩座150噸的煉鋼爐,采用平爐煉鋼法,不是最先進的氧氣轉爐,也不是電弧爐。
秦笛讓老約翰將鋼鐵廠整體拆卸,裝船運到中國來,同時聘請一些工程師和熟練工人,來中國做短期指導。
與此同時,他開始在各大報紙上等廣告,重金聘請中國的工程師、經理、工人和地質勘探人員。
此前,他已經找好了一位年近六旬的經理,名叫“張振業”。
張振業原本是“漢陽鋼鐵廠”的廠長。
漢陽鋼鐵廠創辦于1890年,高峰時候年產五萬噸鋼,但它在1925就停產了,直到1930年也沒有恢復。
民國時期,中國的鋼產量很可憐。
1913年,中國鋼產量4.3萬噸,印度是6.3萬噸。1930年印度鋼產量60萬噸,中國反而減少到1.5萬噸。你說這么低的鋼產量,拿什么進行抗戰啊?
而且令人發指的是,“漢冶萍鐵礦”自己不產鋼,卻把煉出來的鐵,供應給日本的八幡鋼鐵廠,讓人家造出武器,反過頭來打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