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天,韓江、韓少奇帶著五六個人出發了。
他們到了韓城之后,一面圈地建糧倉,一面跟陜甘游擊隊聯系,請對方派幾個游擊隊員,另外在陜北雇傭八十個貧農,開始籌建糧倉保安隊。
至于說武器裝備,會隨著運糧船送過去。
秦笛將搶來的武器,抹掉搶號標志,裝在大木箱里,然后交給孫勝辦理。
他自己不需要多關注,對他來說,這只是一件小事。
雖然說,百萬噸糧食已經不少了,但他準備在1931年,進口糧食一千萬噸!
這些糧食也不全部從美國進口。此時世界四大糧倉,分別是加拿大、美國、阿根廷和澳大利亞。
因為經濟危機,糧食價格降到了很低的地步。一個bushel的小麥價格0.33美元,而一個bushel等于0.027噸。也就是說一噸小麥要12美元,購買一千萬噸,需要1.2億美元。
雖然說秦笛的財產加起來,已經超過了5億美元,可是贓款還沒有洗白,黃金珠寶都不會出售,大量資金沉淀在公司里,如果驟然拿出1.2億美元現金,他也會感到頗為吃力。
好在中美之間糧食價格有較大的差距,他只要將進口的糧食賣出一半,就能收回本金繼續進口,剩下的糧食還可以儲備起來。
換句話說,他的資金相當于注冊資本,可以通過不斷的滾動,結合銀行借貸和延遲支付,撬動大手筆的糧食交易,并不局限于一千萬噸。
但因為輪船運力有限,特別是內河航運吃緊,所以不能無限量進口。
實際上,一千萬噸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數字了!因為后世中國2018年才進口1億噸糧食。當然,在那一億噸中,八成是大豆。而秦笛進口的,主要是小麥和玉米。
同樣的一畝地,能產玉米2千斤,卻只能產大豆300斤?為什么呀?
因為大豆蛋白質含量高,儲存的熱量高,同樣的陽光普照,光合作用,能量守恒。
正因為如此,大豆的平均價格是小麥的1.7倍,是玉米的3倍。
這也正是后世進口糧食以大豆為主的原因,因為中國缺少足夠的土地種大豆。
先前分析日軍侵略東北的原因,作為外因的部分沒有講,其實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跟大豆有關。
1930年,日本爆發了經濟危機,糧食十分缺乏,民眾陷入饑荒,而東北卻是令人眼饞的糧倉!
自從甲午戰爭之后,日本就不斷地從東北進口大豆。
20世紀初,東北大豆在國際上也是搶手貨。
1905年,日本占領大連,將其定位為“滿洲貿易中心”,大豆、豆油、豆餅源源不斷的運往日本。
1906年,滿洲鐵路成立,日本攫取了1100公里鐵路的駐兵權,從而控制了東北的局勢,加緊掠奪東北資源。
1909年,東北出口大豆80萬噸。
后來張作霖成了東北王,想要奪回一部分利益,結果觸怒了日本軍方,導致他在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傷,回到奉天后身亡。
所以說,人一旦餓極了,為了一口吃食,就能拼上性命;作為國家,也能夠拼上國運!
因此,后世中國常年保持糧食儲備,而且從來都不公開具體的數目。若沒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歐美國家會極力提高糧價,讓中國社會動蕩,迅速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