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蔣總裁同樣下令避免沖突,因此東北軍未能組織有效抵抗。
此后三個月內,日本關東軍占領東北全境!
而國際聯盟受中國申訴后前來調查,采取綏靖政策不對日本做出懲罰!
這就是九一八事變,至于說日本人如何炸毀南滿鐵路,然后栽贓給中國人,具體細節就不說了。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14年抗戰的開始,也是中國的國恥日。
事變發生后,引起舉國震驚,無數民眾走上街頭。
9月20日,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僅兩天,大赤黨就發表《為日本強占東三省事件宣言》,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同時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戰斗號召:“只有廣大群眾的鐵拳,才能制止帝國主義的暴行,驅逐帝國主義滾出中國!”并發出指示,要求滿洲黨組織:“立刻分配干部到南滿各地,中東路、吉長路沿線的農民群眾中與動搖不滿的東北軍閥中去發動反日斗爭,游擊隊戰爭與兵變。”
而蔣總裁則號召百姓忍耐,等待國際調停,不讓戰爭擴大化。
這里要提到一個人,南國詩社著名詩人,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在1931年11月2日的魔都《時事新報》上發表了一首詩《哀沈陽》: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沈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
沈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
詩中開頭出現的3位女子,一是趙四,即趙一荻,人稱趙四小姐,后來與張學良結婚;二是朱五,即朱湄筠,其父朱啟鈐,曾任北洋政府國務院代總理,她排行第五,是張學良秘書朱光沐的夫人;第三位便是著名影星胡蝶。
胡蝶拍過《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片,還拍過《歌女紅牡丹》、《秋扇怨》等電影,在當時紅遍半邊天。
按照報紙上的說法,這三位女子,便是沈陽事變那晚陪張學良跳舞的“佳人”。
這首詩給張學良增添了無數罵名,可是卻冤枉了影星胡蝶。因為胡蝶當時沒有去北平,也沒跟張學良跳舞。
《時事新報》的影響力很大,再加上國破家亡,面對外敵入侵不抵抗,這首詩激起了人們的憤怒,胡蝶成了紅顏禍水。
實際上,張學良的不抵抗,不等于所有東北軍都放下槍。
“九一八”事變次日,沈陽淪陷。面對北進黑龍江的日軍,馬占山將軍在省府會議上拍案而起:“守土有責,決不能將黑龍江寸土尺地讓與敵人……”
馬占山率數旅之軍,據守嫩江橋,血戰三天二夜,抗擊進犯齊齊哈爾之敵。
全國各地愛國學生和教師紛紛通電要求北上抗日,請纓殺敵。
關內各地青年學生和愛國同胞,紛紛組織“援馬團”“義勇軍”前往東北,支援抗日。
毀家紓國,舉家抗日,縱強敵環伺,也絕不放棄抵抗。這是當年涌動在白山黑水間不屈的信念。
直至1933年,總數超過30萬的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抗戰,“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