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樵接到信箋后,看了一遍就將信燒了。
他有些托大,沒將秦大少的提醒放在心上。
他為人精明,走南闖北很多年,曾經多次被人圍捕,都被他巧妙的躲過去了,然后刺殺了很多大人物,所以內心中有些孤傲。再者說,他也不愿放棄勢力龐大的斧頭幫。
此時的斧頭幫,已經變成了“鐵血鋤奸團”,組織規模十分龐大。
而且,王亞樵得到了李濟深、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的支持,還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只是沒有想到會中戴笠的圈套。
秦笛沒有直接點醒他。“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作為暗殺大王,哪怕動機再正義手段不符合天道,最后被殺也很正常。
隨后又過了幾天,民國政府宣布一項重磅政策:廢除銀元,采用法幣!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無限制買賣外匯。
此舉在經濟領域引起軒然大波。
在此之前,中國長期采用銀本位制,1933年“廢兩改元”以前,實際上是銀兩與銀元并用。
美國1933年4月放棄金本位,隨后通過了白銀收購法案。
美國的白銀政策,對中國造成致命打擊,使原來受盡銀價過低之苦的中國又陷入銀價高漲、白銀外流、通貨緊縮的災難之中。這一切最終導致國民經濟崩潰,國家稅收減少,國庫空虛,支出維艱,財政恐慌,社會危機加深,從而波及了國民政府的統治基礎。
在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的危局下,政府決定放棄銀本位制,實施法幣政策,但苦于貨幣準備金不足和外匯短缺,必須取得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持,幣制改革方能順利進行。
中國最初把希望寄托在美國人身上,但是美國為了避免與日本沖突,對中國幣制改革采取了“不合作”的消極態度。
英國是最早入侵中國的老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華有其特殊的經濟利益,它的態度較美國顯得主動得多。
1935年9月,英國政府派遣首席經濟顧問李滋羅斯訪問中國。在孔祥西、宋子文等國民政府的要人和李滋羅斯經過多次密談后,國民政府終于在1935年11月3日,正式宣布實行幣制改革。
11月5日,中央銀行公布法幣對英鎊比價:1法幣=1先令2.5便士。這一規定標志著國民政府加入了英鎊集團。
美國對此大為不滿,通過外部施壓,迫使國民政府簽訂《中美白銀協定》。根據協定,美國政府以每盎司50美分的價格從中國收購白銀5000萬盎司;法幣和美元掛鉤,100法幣=30美元。
老實講,中國推出幣制改革的目的是好的,但是時機很不好,正好趕上日軍侵華,中國大片國土淪喪,經濟徹底崩潰,導致法幣也跟著失敗。
青白黨政府采取通貨膨脹政策,讓法幣急劇貶值。
1937年,100法幣能買2頭牛,1939年能買一頭豬,1941買一袋面粉,1943年買一只雞,1945年買2個雞蛋,1949年只能買一張紙。由此可見是多么的荒唐!
法幣實施的效果是,官辦銀行掠奪了民間的財富,使民眾的儲蓄化為烏有。
秦笛雖然知道法幣的走勢,但他不會借機發國難財,因為法幣的失敗是國家和民族的悲哀,就算四大家族掠奪了民間財富,他們最終的結局不也注定了嗎?逃往海島的時候又能帶走多少財富?能帶走的只有黃金白銀,紙幣是帶不走的。土地,工廠,房屋,這些東西始終留在大陸。
偌大的中國,真正值錢的是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四萬萬辛苦勞作富有創造力的老百姓,除此之外,所有浮財都是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