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微微搖頭,沒做更多的解釋。
韓江走后,秦笛坐在那兒想了一會兒。
他覺得該做的事都做了,于是叫上晏雪,離開魔都,前往武夷山小世界修煉去了。
隨后的幾個月里,日軍就像瘋狗一樣四處亂撲。
4月18日,攻擊徐州。19日,攻陷臨沂。5月11日,攻陷廈門。13日,攻陷合肥。
5月16日,陳誠在漢口舉行外國記者會,揭露日軍使用毒氣、毒物殘害中**民。由此可見,日本軍隊是多么的喪心病狂,明明槍械占了巨大優勢,竟然還使用毒氣彈!
17日晚7時,李宗人率司令部自徐州突圍。19日,日軍攻陷徐州。23日,攻陷蘭封。29日,攻陷歸德。
6月1日,清先生在武漢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豫東守軍向豫西山地作戰略轉移,同時秘密決定決黃河堤以阻日軍西進,并指定由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負責督工實施。
6日凌晨,日軍第14師團以重炮轟毀開封北城,旋以坦克掩護步兵沖入城內,遂攻陷開封。
6月9日,花園口黃河決口,奔騰的河水迅速下泄。此時正值雨季黃河上游河水暴漲,花園口決口處被迅速沖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沖開。
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洪水匯合一起,如脫僵野馬,奔瀉而下的黃河水,卷起滔天巨浪,歷時4天4夜,由西向東奔泄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浩浩蕩蕩向豫東南流去。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又經潁河、西淝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淹沒了淮河的堤岸,沖斷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鐵路大橋。蚌埠向北經曹老集至宿縣,也都成了一片汪洋。
整個黃泛區由西北至東南,長達400余公里,流經豫、皖、蘇3省44個縣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方,給這一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河南民宅被沖毀140萬余家,淹沒耕地800余萬畝,安徽、江蘇耕地被淹沒1100余萬畝,傾家蕩產者達480萬人。89余萬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魚腹,上千萬人流離失所……
花園口決堤,將黃河每年幾十億噸的泥沙順著決口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了穿越豫皖蘇三省44個縣的廣闊黃泛區。每年汛期時,黃水都會泛濫回流倒灌,淹沒農田,洪水過后便是蝗災,到處是沙丘,地表突兀凸凹,根本無法耕種,對當地農業造成嚴重破壞。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于饑餓。
決堤之后,突入豫東地區的日軍對奔涌而至的黃河水猝不及防,有的被洪水淹沒,有的為傷病所累而被丟棄,還有一部分為中**隊所殲滅,其他的只好停止追擊,集結于黃泛區以東。
《東史郎日記》中記載,早上,他剛支上鍋準備吃早飯,軍隊中便傳來了“敵人炸毀了黃河堤壩,大隊及時疏散”的命令,士兵們緊急轉移,沒跑兩步,便發現湍急的濁流滾滾而來,沖走了一個個村莊……”在此后十幾天的日記中,記載了日軍和后勤部隊失去聯絡、給養斷絕、被中**隊緊追不舍的情形。驚魂未定的東史郎等士兵們才登上火車,一路退到了安徽境內。
花園口決堤之后的一個月內,中**隊開展了反攻,豫東地區的日軍基本得到肅清,日軍被迫逃往豫皖交界處。
后來,日軍承認“曾受相當損失”,從中日雙方所披露的材料來看,這個數字大約在7000人左右。
黃河決堤給日軍帶來的重創,不僅僅在占領區的縮小和部隊減員上,更為深遠的影響是,日軍預期的進攻路線被打破。豫東戰場漸漸冷卻下來,穿越豫東大平原的新黃河就成為軍事分界線,把日軍阻隔在黃泛區的東面。直到1944年日本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鄭州才被他們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