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這么說,秦笛微微一笑,道:“我沒有責怪你的意思,收藏古董字畫是好事,賭博還是盡量避免為好。”
張蔥玉連忙點頭:“先生您說的是。”
他比秦笛年輕了十幾歲,然而他抬頭看著秦笛的面龐,發現對方一點兒都不顯老,心里就覺得奇怪。
秦笛道:“我知道你家學淵源,在字畫鑒賞方面有獨到之處,我想拿出一大筆資金,將市面上有價值的文物全部搜購,能不能請你幫我做這件事?事后我送你幾件珍品字畫,如何?”
張蔥玉聽了一拍巴掌:“好啊!我正閑得無聊,很愿意做這種事!”
對于文物鑒賞家來說,最傷心的是看見好畫從眼前溜走,甚至流亡海外再也見不到,如果市面上的寶貝被秦笛收了,至少還保留在國內,以后還有再見到的機會。
秦笛問:“目前來說,收購字畫,人們更喜歡法幣、美鈔還是黃金?”
張蔥玉道:“黃金和美鈔都行,法幣差了點兒。”
秦笛道:“我給你準備了1000兩黃金,你先拿去用,不夠再來找我。”說著從桌子下面輕輕拿上來一個黑色的皮包。
張蔥玉聞言咋舌:“1000兩黃金,就這么交給我了?”
他伸手去拿提包,結果感到很沉,倉促間一只手沒提起來!
秦笛所說的1000兩黃金,指的是1000盎司,1公斤等于32.15盎司,所以皮包的重量大約有六十多斤。
張蔥玉是富家子弟,花花公子,只會看書鑒賞,沒練過武功,所以提起來很吃力。
秦笛叫來一個保鏢,提了皮包,一路送他回去。
無論什么時候,國寶級別的珍品都很昂貴,這1000兩黃金恐怕買不來幾件,歷史上記載,張大千買《瀟湘圖》就花了500兩黃金。
好在秦笛手里的黃金多著呢,只要張蔥玉能花出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其實回頭想想,張蔥玉在1947年前花天酒地,將所有地產全部出手,對他個人而言也不是壞事,否則非但成不了中國最著名的鑒賞家,還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麻煩。
張蔥玉的舅舅龐萊臣也是大收藏家,1963將536幅珍品字畫獻給金陵博物館,剩下137幅字畫于1979年被后人獻給蘇州博物館。
不久,張蔥玉幫秦笛收購了不少的寶貝,比如說梅道人《山水》軸,宋孝宗御敕,文徵明筆;紫砂供春茗壺,真而精;又時大彬三壺,亦真;供春、時大彬之壺,均乃大師之作,傳世稀少。
再比如宋刊本《新定續志》、《吳郡圖經讀記》,宋刊《歐陽行周文集》,暨明刊《十六名姬詩》。宋刊本系古籍中的高古本,又是孤本,更是彌足珍貴。
秦笛將這古董字畫都放到武夷山小世界里面,他還重新設置和加固了小世界外面的法陣,防止被外人發現,然后糊里糊涂闖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