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
朱婉和秦菱雖然沒上戰場,但她們在醫院里每天看見數不清的傷員,可以想象前線廝殺的慘烈!
而且,這還不是戰地醫院,除了遭轟炸受傷的百姓外,那些從前線運回來的戰士,都經過了初步的救治,所以存活率比較高。很多人在前線受傷,根本得不到救治!
朱婉因為年紀大了,上手術臺的次數減少,但是一個月里頭,還要親自做手術五六起。她是天主教徒,每次站上手術臺,都要先禱告:“仁慈的天父,求你救救這些孩子……”
醫生不是無所不能的,很多時候,面對傷者也無能為力。
秦菱上手術臺的次數更多,一個月能有十幾天待在手術間。
她們作為慈安醫院的名譽院長,還是全國著名的公眾人物,諾貝爾獎獲得者,國立研究院的名譽院長,衛生部副部長,親自給傷員做手術,讓所有的醫生、護士和病人家屬崇敬不已。
她們的照片不止一次被登在報紙上,贏得了人們廣泛的贊揚。
秦漢承也沒有閑著,因為大量人口遷移到四川,所以秦氏糧行發揮了關鍵作用,最起碼穩定了糧價,讓軍民不至于餓死。
過了一會兒,秦笛問張乃景:“去美國一趟,你有什么感受?”
張乃景干咳一聲,答道:“感受很多,美國不愧是工業化強國,已經從經濟危機中爬出來了。”
秦笛輕哼道:“這算啥?十幾年過去,早該走出危機了!”
張乃景道:“我在美國接觸了不少人,還讀了許多報紙,我發現美國對日本的態度,正在發生改變。”
秦漢承比較關心國際大事,聞言來了興致,道:“那你仔細說說,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乃景整理思緒,說道:“三四年前,‘七七事變’剛爆發的時候,美國對中日間的戰爭,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認為美國不應該去插手亞洲事務。
當時,《費城問迅報》做的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參眾兩院議員以2:1的比例反對美國干涉亞洲事務。
不過后來的情況慢慢發生了改變。
羅斯福總統于1938年底批準“桐油貸款計劃”,以商貿貸款的名義向中國貸款2500萬美元,其額度雖然有限,卻對我們有利。
1939年春,日軍攻占海南及西沙群島之后,羅斯福總統宣布對日禁運飛機及零部件,同時從大西洋沿岸調集軍艦部署至太平洋沿岸。隨后,又宣布對日本禁運包括鋁、鉬、鎳、鎢等重要戰略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