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
7月12日,蘇德兩軍于普羅霍洛夫卡展開歷史上最大規模坦克戰,共投入坦克千余輛,雙方均傷亡慘重。
7月25日,意大利發生政變,本尼托·墨索里尼被捕。
而在中國,大赤黨領導的敵后根據地正在不斷的發展壯大,而在南方的青白黨,卻由陶希圣執筆以清先生的名義發表了《中國之命運》一書。這本書偽造和涂改中國歷史,歌頌封建主義,暗示兩年內要消滅大赤黨。它的出版,是為發動內戰所做的的輿論準備。
正面戰場上,雖然處于相持狀態,但在1943年3月,廣州灣被日本占領。
這個廣州灣,并不是廣州,廣州已經在1938年淪陷了。
廣州灣,相當于后來的湛江市,在1899年11月16日由于法國與清政府簽訂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成為租借地,是歷史上法國在中國大陸中最大的租借地,總面積1300平方公里。
自從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沿海的南京、上海、廣州、海南、香港等港口城市相繼淪陷,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斷,廣州灣成了當時中國唯一可以自由通商的港口,而廣州灣到廣西柳州的公路已經溝通,內地所需物資均由廣州灣轉運,一躍成為出入中國的商業重鎮和航運中心,僅航駛香港一線千噸以上的輪船就有二十多艘,并造就了許愛周等一代船王。
由于各地游資洶涌而至廣州灣,各類大酒樓、洋行、銀號、百貨、雜貸、金鋪、劇院、舞場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商業蓬勃繁榮。廣州灣商業鼎盛時期,僅短短幾百米的中興街有名有號的店鋪就有一百六十一家,有第二香港之稱。
及至1943年日本宣布進駐,全面接管廣州灣,拘禁了全部法國官員。又由于太平洋戰爭爆發,一時海外交通斷絕,商場頓呈惶恐不安狀態,從各地逃難來廣州灣的商人開始各選歸途,在廣州灣經營大商號、銀莊等的大商家陸續返回原地,廣州灣商業便開始走向下坡,漸趨冷落。
顧如虎從緬甸撤軍回到云南之后,并沒有接著參加第二次遠征軍作戰,而是奉命前往廣西駐防。
3月下旬,他接到大伯顧朗從廣州發來的求救信,便親自率領一個團的精銳部隊,晝伏夜出,悄悄潛入廣州灣。
此時,駐守廣州灣的日軍,是以第48師團山田聯隊為主組成的混成第23旅,約6000人,由旅團長河邊憲郎指揮。
4月9日,美國陸軍航空軍從云南的空軍基地派遣9架戰斗機夜襲日本駐廣州灣的海軍炮船和廣州灣日軍駐地。戰斗機貼海面掠過城市上空,炸沉日本的艦船。轟炸機繼續轟炸日軍軍事設施。
顧如虎趁此機會,率部突襲廣州灣。
他趁著夜色,身先士卒,殺入敵營,一口氣斬殺了數十名日本軍官,重傷旅團長河邊憲郎,但因為部隊人數較少,又不熟悉地形,所以未能擴大戰果,等到后半夜不得不退出,順勢救走了顧朗,還有一些被日軍封鎖在租界的百姓。
這次突襲,給顧如虎又添了幾道槍傷,此后他只好老老實實的退守廣西,然后抽時間前往九寨溝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