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承說道:“這地方不錯,以后我每年都得過來。”
秦笛卻道:“再過兩年,日本人投降,你不得返回魔都?到時候,再來這里可不容易。”
“啊?日本人會投降?”
“會的,因為美國、蘇聯都參戰了,再加上我**民齊心抗戰,日本人將會節節敗退。”
“那我們坐飛機過來!不但重慶有幾場,成都也有機場。從成都到這里更近。”
“爸,你如果喜歡這里,干脆等你老了,把家搬過來算了。”
“歸隱山林?這是個好主意,你讓我想一想。”
接下來,晏雪開了一輛車,帶著孩子們在前面走。
秦笛開了一輛車,車上只有父親和母親。
這一路上,他打開天窗說亮話,講了自己對未來幾十年的判斷。
朱婉聽了,淡然處之。
她是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一生為國為民,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不管誰坐天下,都不會虧待她。
秦漢承卻很不爽,聽說要放棄財產,心疼得直撮牙花子。
秦笛安慰他道:“爸,你都這個歲數了,要那么多錢財干啥?還不是為了子孫后代著想?你看我像是缺錢的人嘛?我在美國開了八家公司,單是那家上市的常青藤藥業公司的股份,就已經達到2億美元了!另外我還入股了二十多家公司,每家持股5%-10%,那也是一筆很大的投資。我還持有13%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以及30%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的股份……”
他原本控制了100%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的股份,但這家公司生產的飛機被軍方看中了,于是公司被逼著上市,他只好讓出70%的股份,由華爾街和政府官員私下里分了。
雖然如此,但因為戰爭的緣故,飛機的產量迅速提升,股價大幅攀升,秦笛持有的30%股份,也已經超過了8000萬美元,而且還在繼續成長。如果到了五六十年代,這些股份會超過10億美元。
秦漢承聽了,還是覺得不開心。
他一個大資本家,思想轉變需要過程。
秦笛也沒指望父親能一下子接受,這次談話只是打個預防針。
9月3日,一行人回到重慶。
不久,秦月回來了,難得在家里住了幾天。
她跟母親說自己要出遠門,請求母親幫忙照顧小孩子。
朱婉并沒有想太多:“去吧,趁年輕多出去走走,孩子放家里就行。”
秦笛倒是和妹妹有一番密談。
9月8日,秦月離開家,和王舒一起,跟六七個青年學生悄悄北上。
秦笛并不是太擔心,因為這時候抗戰還沒有結束,針對寶塔山的封鎖并不嚴密,而且這伙青年跟著引路人走,引路人都是地下黨員,對于如何穿過封鎖線有經驗。
雖然如此,這對秦月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她畢竟快40歲了,算不得年輕人,而且養尊處優,沒吃過什么苦頭,所以這一路上的艱辛,會讓她銘記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