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秦笛和晏雪就在家里老實待著,每天給孩子們講講故事,看一眼他們的功課,順便看看各大公司電傳過來的報表。
此前一個月,秦笛還在歐洲的時候,中國正面戰場出現一些變化。
9月14日,第93軍軍長陳牧農率部不戰而退,日軍攻克廣西桂東門戶全州,打開了進攻桂林、柳州的大門。桂林當局突然下令緊急疏散,使很多老百姓流離載道,死傷枕藉。
9月20日,陳牧農以擅棄全州陣地罪被處以死刑。
你說這又何必呢?不戰是死,戰卻不一定死,還不如拼死打一場,就算打敗了,也有撤退的理由啊!
而且,只要前頭頂住了,后頭老百姓有時間撤離,也不會死那么多人了!
10月5日,福州失陷。11日,柳州失陷。12日,日軍攻陷廣西桂平,中國守軍全部戰死。
10月14日,清白黨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發動知識青年從軍。頒布的《知識青年從軍征集辦法》,規定一次性征集10萬知識青年從軍,凡年在18歲以上,35歲以下,具有中等知識水平的青年,只要體格健全,均可報名參加。
隨著青白黨豫湘桂正面戰場的潰退,南中國大片領土被日軍占領,其敵后地帶則相當空虛。九州軍三五九旅奉命組成四千余人的獨立第一支隊,王鎮任司令員,王守道任政委。東渡黃河南下,向豫、鄂、湘、粵敵后挺進。
11月10日,汪大衛在日本名古屋因病不治死亡,年61歲。隨后陳公博就任偽南京政府代理主席、行政院院長、并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早年汪大衛被孫鳳鳴打傷后,子彈未取出。直到1943年槍傷復發,才由日本駐南京的陸軍醫院中將醫官鈴木小榮親自主刀替汪破背取出了彈頭。可因為鉛毒尚留在體內,汪背脊部的疼痛與日俱增,并波及腰部頸間。直到1944年11月10號,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日本專門按照國家元首的規格,給大漢奸準備了金絲楠木棺材,準備用專機送回。
那么汪大衛為什么死了不埋在日本呢?因為他早就說過,如果自己死了,希望埋在中山陵旁邊為孫先生守靈。這個是不是有些滑稽?
于是日本政府用專機“海鶼”號專門把汪大衛尸體運回南京。
為了表示全民哀悼,以及莊嚴,汪偽政府行政命令強迫當時金陵的中小學生必須到機場迎接棺槨。為此,給每個去迎接的小孩,發了魚罐頭。還要求這些小孩子每人胳膊上纏一塊黑紗!因此,接機現場看起來還是很隆重的。
11月23號,汪偽政府為汪大衛舉行盛大的送葬大典。整個淪陷區全體國民放假一天。為了防止大典比較冷清,偽政府放出大招激勵,規定市民只要來參加送葬,每個人發20塊中儲券,這在當時比大洋還值錢啊!20塊相當于當時金陵市民一個月的工資,因此,這么大的利益下,也來了不少人。
但更多的人寧愿不要錢,也不來給大漢奸送葬。
經過看似熱鬧、莊重的悼念活動和送葬大禮后,汪大衛棺槨被送到南京中山陵旁邊的梅花山安葬!一年后,日本投降,他的陵墓被清先生派人炸毀了!尸骨被送到清涼山火葬場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