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濟發展畸形。農業和手工業占國民經濟比重達90%,工業極其落后。僅有的一點重工業,多為列強在華設立的修理廠以及為其提供廉價原料、半成品的礦山和工廠。幾乎沒有真正的機器制造業,更沒有現代化的國防工業,鋼鐵工業也非常薄弱。
正如偉人所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曾提出一種設想:中國的工業化可以考慮采取“經互會的方式”,即在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定范圍內分工合作,實行一體化生產。
但是,新中國領導人立足于中國具體實際,做出了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決定。
具體說來,我國要建立一個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力爭做到能夠自主生產足夠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夠獨立地制造機器,不僅能夠制造一般的機器,還要能夠制造重型機器和精密機器;能夠制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面的原子彈、導彈、遠程飛機;還要有相應的化學工業、動力工業、運輸業、輕工業、農業等。
按照這樣的指導方針,中國開始堅定不移的工業化,前期156個大項目,包括軍工企業44個,鋼鐵、有色冶金等冶金工業企業20個,化工企業7個,機械工業企業24個,煤炭、電力、石油等能源工業企業52個,輕工業和醫藥工業3個……
截止1978年,中國主要產品產量是:糧食6095.3億斤,人均棉花4334萬擔,化學纖維28.46萬噸,紗238.2萬噸,布330.9億尺,人均34.4尺布;粗鋼3178萬噸;原煤6.18億噸,原油10405萬噸;鐵路營業里程5.17萬公里。木材、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各種鋼材、化肥、酸堿、機床、發電量以及輕工業產品的生產能力和交通運輸事業等,都有顯著增長。取得重要突破的成就,國防工業有“兩彈一星”和核潛艇,尖端技術領域有雜交水稻、人工合成蛋白質、返回式遙感衛星等。
這些成就為新中國的經濟獨立和國防安全提供了物質保障,也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經濟騰飛和民生改善準備了技術條件。
可以說,中華民族的鳳凰涅槃,至此完成了75%,就等改革開放的春風號角了。
****
這些年中,秦笛和晏雪的足跡踏遍了全球,除了南極冰蓋因為覆蓋了厚厚的冰雪,沒有經過認真的考察之外,其余的陸地他們都走過了一遍。
這些年中,秦笛的名字,一直列在全球富豪榜榜首,然而卻沒有知道他在哪里。
他的名字之所以上榜,是因為美國的財經雜志四處挖掘資料,從上市公司股東里面找到了“熊貓咨詢公司”,經過認真研究才知道這家公司的股東是誰。單憑熊貓公司在美國的控股,秦笛就已經是全球首富了,至于說房產公司,藝術品投資公司,根本就沒有考慮在內,更別提他隱藏的大量黃金了。而在日本的投資則歸于秦漢旭名下,名義上跟秦笛沒有關系。
即便在香港,秦笛也是一個隱形人。很少有人知道,香港最大的娛樂公司,百代電影、百代音樂、百代電視臺的主人究竟是誰,傳說這些公司都是大名鼎鼎的秦大少創辦的,但是很多年過去,幾乎沒有人看到過秦大少的身影。倒是有一位名叫“秦櫻”的少女出現了,這個“秦櫻”究竟有何來路,一般人也不是很清楚。
不知不覺,香港和澳門的樓房、土地、碼頭、百貨、酒店、賭場、跑馬場,都被一股無形的勢力控制著,然而這種勢力的源頭究竟來自于何處,一般的老百姓都無從知曉,只有頂層的大富豪才略微知道一點兒蛛絲馬跡。
秦笛通過離岸公司的形式,掌控了香港的產業,而那些離岸公司無需提供股東和董事的身份,再加上他和黑幫勾結,甚至控制了媒體,所以他才能深深的潛藏于地下,不為世人所知。
這些年中,杜悅笙的名字,也同樣少被人提及,很多人都以為他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