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生一直資助革命事業……他曾經以一折的價格出售西藥,由大將陳書清安排,通過一葉扁舟,運送到根據地……他曾將大批的槍械送給新華軍,壯大了我們的武裝隊伍……
韓江同志還曾遵照秦先生的安排,將一批糧食運送到川西北……
根據國史館的同志介紹,當年有一位領導,專門就此事給秦家寫了信函……但是秦家從來沒有將信函展示與人……”
這些報紙一出來,頓時在全國引起反響。
“哇,資本家也有好人啊?”
“既然是好人,為啥解放后逃走了呢?我看他還是心虛!”
“秦家就是滑頭,改革開放了,重新回來摘桃子!”
“哎,過去的事別提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畢竟中國有大量的百姓,對于秦家怎樣評論的都有。但是不管怎么說,經過報紙的正面宣傳,秦家的聲譽提高了很多。
1983年10月,張乃景和秦菱帶著一家人從美國歸來,暫時在秦府落足。
陳漢明得到消息,從國家情報部門了解到,張乃景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在第八位,他的夫人秦菱乃是四屆諾貝爾獎得主(1955年又拿到一次),于是他親自前來拜訪。
因為開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他逐漸意識到跟這些人接觸的意義,方式方法也變得靈活了很多。
比如說這一次,張乃景表示,愿意出資2億美元,買回南潯張家舊宅。
陳漢明面帶笑容道:“這件事我要匯報上去。按理說,過去的老宅子,是沒法物歸原主的。但是秦女士乃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歡迎你們回來定居,特事特辦,上級可能會批準你們的請求,還請耐性等待。”
后來,經過三個月的運作,國家將張家故園發還給他們,但這是有條件的,歸還的只是地面上的建筑,地下的土地仍歸國家所有,暫時以50年為限。
張乃景有些不滿,但秦笛勸慰他:“就這樣吧。政策還會再變,將來的事以后再說。”
于是張乃景便沒再說什么。
跟著他們一起回國的,除了張怡然和她的孫子以外,還有張蔥玉的女兒張譯文。張蔥玉有三個女兒,他在1963年去世后,女兒們去了舊金山。
按照輩份來說,張譯文要叫張乃景叔爺。此時的張譯文也有40歲了。
秦笛對她說:“當年你父親幫我收購文物字畫,連同他自己的一百幅畫,也一起交給我保管,我可以把那些畫還給你。”
其實并沒有這件事,秦笛手里有數不清的字畫,所以想拿出一百幅送給她,用以緬懷逝去的張蔥玉。
張譯文擺手拒絕他的好意:“有叔爺照顧我,我現在生活得很好,即使有珍貴的字畫,拿在手里也沒有意義,您把它捐給祖國吧。”
秦笛看她態度堅決,于是便沒再堅持,反正還有別的法子幫她。
此時的張怡然已經67歲了,子孫滿堂;她的兩個兄弟張少清和張少明都沒回來。
張怡然當年出國的時候,已經21歲了,所以她一直掛念著國內;兩個兄弟出國的時候太年輕,所以在外面被西方同化了,變成了假洋鬼子。
這一次,她跟父母回國,就想定居在中國,不想再出去了。這也算是葉落歸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