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分別在魔都和深圳成立一家科技孵化器公司,專門給新興科技企業提供資金。他從香港請來職業經理人,按照美國的標準模式管理。他倒是想成立一家銀行,不過國家對銀行業限制太多了,所以他空有海量的資金沒辦法拿出來。
改革開放是個過程,只能慢慢等待歲月的流逝。秦笛并不急,他有的是時間,就算把新一代年輕人都熬死了,他還能繼續保持年輕。
這年7月,秦笛致函國家教委,想要設立“朱婉獎學金”和“漢承留學基金”。
其中“朱婉獎學金”,專門針對國內在校大學生,總名額十萬人,分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1200元,二等獎900元,三等獎600元。獎金數目逐年提升8%。
而“漢承留學基金”每年支持3000名留學生,金額比國家公派留學多兩成。
只要國家批準這兩項計劃,先期10億美元的資金隨時可以到位。
這件事再次引起轟動,國家教委很快就批準了,并且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
隨后經過報紙的披露,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這一次,贊揚秦家的人占大多數,因為中國人最重視教育。
先不說“漢承留學基金”,單說“朱婉獎學金”,一等獎1200元,相當于每個月100元的補貼,這已經很不錯了!1984年,全國平均月工資只有80元!而秦家建立這兩個獎學金,預計每年都要花兩三億元人民幣!
“了不起!朱婉先生不愧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秦漢承先生不愧為民國以來首屈一指的大富豪!只有他們才有這么大的手筆!”
“華人之中,不是沒有富豪,而是那些富豪太小氣,講究財不露白,不像秦家這樣高調做慈善!”
“你知道嗎?秦家解放前就是仁善之家,從國外進口了3000多萬噸的糧食,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受災的百姓!”
“是啊,我爺爺當年從河南逃到甘肅,差點兒就餓死了,幸虧路上遇到秦氏糧行的人,給了他五斤糧食……”
“我奶奶說,當年秦家少奶奶雪向晚親自去災區,建立很多的粥棚,那時候的雪向晚像仙女一樣……也不曉得老年的歌仙長啥樣?”
“前兩年,報紙上有她和秦笛的頭像,看上去還很年輕呢!”
“是嗎?啥時候的報紙?”
“就是猿人頭蓋骨重見天日的那次……”
但也有人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秦家究竟有多少財富上。
“聽說秦家是世界首富,資產上百億美元?”
“還真是財大氣粗啊!我是不是也該去秦家門口募捐?”
“你別做夢了!聽說秦家門口有便衣巡邏!你根本沒辦法靠近秦府!”
“你說秦家怎么賺那么多錢?我也想賺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