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帝境界,可以管中窺豹,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幾卷《昊天金章》,能幫秦笛節省大量的時間,提前結束對于大道之根的觀察。
在他閉關悟道的時候,三個弟子莊冷、藿香、李秋水陸續出關,先后跨過仙王的門檻。
如此一來,大秦國實力大增!
當秦鴻、晏雪、顧如梅和三位新晉仙王,意氣風發聯袂走出來的時候,幾乎嚇壞了外面眾多的仙人!許多人瞪大了眼珠子,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
“天吶!一、二、三、四、五!六位!竟然有六位仙王!”
“我是不是眼花了?大秦國怎會冒出這么多仙王?”
“嘶,前些年我見過仙子莊冷,那時候她還是五階仙君呢!這才過去多久?怎么變成仙王了?”
“仙王乃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豈是輕易修成的?我停在仙君第九重,已經有五十萬年了,至今不敢冒死進階……”
“唉,我終于明白,為何秦仙王敢站出來,召開九次布道會了!只有秦仙王有這個能力!換個人都不行!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這些年輕人能順利進階,離不開秦仙王的指點!”
“秦仙王博學多才,掌握浩瀚的大道,乃是世間少有的名師!”
“看見這些年輕的仙王,小老兒心里羨慕死了!”
“我跟你說,大秦國出現這么多仙王,是因為秦仙王闖入仙蔽園,得到大帝留下的仙丹!那些個九階仙丹,只要吃一顆,就能讓仙王提升一階,讓仙君提升兩三階!他把仙丹賞賜給弟子,那些弟子還不像吹氣泡一樣膨脹?”
“聽你這么說,我更加羨慕了……不曉得秦先生是否招收新弟子?我們有沒有機會,拜在他的門下?”
“別做夢了!我來到大秦國七萬年,先后聽了七次法會,從未聽說秦仙王招收新弟子!據我所知,不單秦仙王不收徒,就連他的弟子,也不從外界收徒!”
“為什么呢?難道秦仙王不想將大秦國,變成名聞天下的大宗門?”
“我看他志不在此!他會像其余大帝一樣,登上至嵊山,飛升大羅界,前往彼岸世界!”
“依我看,秦仙王乃是大帝轉世,否則不會有這么大的手筆,一下子推出五位仙王級的弟子!就像當年各派的祖師,比如說鎮元子,比如說太乙真人,那些人建立宗門,不過數百萬年,便培養出一批仙王、仙君和金仙,建立偌大的勢力。秦仙王做得不比他們差!你說對不對?”
“那當然,別的大帝,只會關起門來培養弟子,誰舍得召集大量仙人弘法布道?而且連續召開九次法會?每次歷時大半年,講道內容豐富多彩,簡直就是仙界奇跡!”
即便是偌大的金仙界,真正的仙王并不多,總共不過三百多人。
常年住在大秦國星陸的仙王,不過三四十位。其余仙王來來去去,趁著大會間歇,返回自家宗門處理大事去了。仙王瞬移的速度很快,不在乎數千仙年的距離。而且沒有人敢對他們攔路打劫!
那些金仙和仙君則不然,他們飛行的速度慢,不愿意在星塵海冒險,所以便居住在此地,靜等下次法會的招開。他們的境界雖然不高,但畢竟是修仙多年,個個眼力不凡,說起話來,常常一語中的。
他們對秦仙王贊不絕口,夸他有大帝的風采!
對此,秦鴻并不在意。
他是曾經做過天帝的人物,在彼岸世界參加多次眾帝大會,見過數不清的大人物,怎會在乎這些金仙的夸贊呢?
他在外面轉了一圈,跟仙王明冕、金光煦、紫煙等人挨個交談,然后回到大陣之中靜心修煉。
轉眼過去八千年,秦鴻進階仙王第五重,重新祭煉了本命仙劍,進一步提升春秋圣火,做了一番精心準備,便悄悄離開大秦國。
他先去仙蔽園,與秦笛神魂融合,互通有無,拿到一份張寶留下的《昊天金章》手抄本,然后離開仙蔽園,前往“死蔭谷”。
相傳死蔭谷有另一處天道之根,他需要觀摩驗證張寶留下的道法。
別說張寶留下的金章不完整,即便真的完整,秦鴻也還要前去親眼目睹。
書山有路勤為徑,大道無涯苦作舟。
既然大道無涯,那么仙人觀摩天道之根,便形同于瞎子摸象,又如管中窺豹,只能看懂一部分,難以對其完全掌控。
換句話說,玉帝看到的天道之根,并非大道的全貌;秦鴻如果再去,將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從而得到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