窸窸窣窣的聲音持續不斷,讓段承則和粘液里的動靜同時消停,沒過多久,來客就露出“廬山真面目”。
一只半人高長五六米左右的大型帶殼昆蟲慢悠悠走近,偽裝成石英的段承則并未引起它的注意,他趁機借著石英發出的微光觀察這只昆蟲。
這只蟲子全身披掛著與周圍顏色差不多的堅硬甲殼,頭部和身體隱藏在一節一節的6塊瓦狀殼下,只露出三對六只蟲足,頭側還有一對螯肢,螯肢跟足一樣用于行走;
由于全身披甲,因此哪怕蟲子走速不快,甚至可以說慢悠悠的,段承則也依舊沒看到甲殼下的蟲子臉長什么樣,只看到它拖在身后有成人手臂長的三條環狀尾巴。
段承則觀察蟲子時也發現,如果不是自己的眼睛明顯看到有只蟲子走過,在他的感知里,除了粘液里的一堆外,其實并無其他活物的波動,哪怕他大著膽子用肋骨棍輕輕觸碰了蟲子的甲殼,也沒能在這只奇怪的蟲子身上感受到生物體應有的活性值,肋骨棍下明顯有生物肌肉運動產生些微震動,這說明蟲子是真實存在的,至于探測不到活性值,那只可能是蟲子本身的問題了。
哪怕被肋骨棍觸碰,蟲子似乎沒有半點反應,依舊慢悠悠走進粘液,先四處戳戳感受了粘液的動靜,才用螯肢卷起一股粘液塞進甲殼下的嘴里,緊接著洞窟里就響起了“滋滋滋”地吸吮聲。
敢情這蟲子是來吃飯的。
段承則靜靜的呆在石英背后,既不伸出能量鏈試試這玩意兒能不能“吃”,又不關心粘液里的其他人,本來他還打算先看看這群活物里有沒有熟人,特別是把喬營拉出來,相比于用生命能量去探測的送飯行為,他更傾向于用喬營的感知力量,至少撒出去不會有什么生物順著爬來。
植物系的感知能力能大幅度降低生物的敵視,而他自己的能量,唉,甭管是人是獸是植,都覺得這是大補啊。
而現在段承則失去了頭盔,也就失去了用科技聯絡喬營的機會,加上不知這里有多大、這種蟲子有多少、靠什么溝通聯絡,此刻最好的辦法是混入蟲子中。
介于剛剛蟲子對肋骨棍的反應,段承則打定主意一會蟲子走時他也跟著離開,再找個沒人沒蟲的地方解決掉,偽裝成蟲子在這里爬來爬去,總比以人身在這里走來走去的強。
這廂蟲子吃了一會,或許是察覺到什么,它突然停下,兩只鋒利而粗壯的螯肢瘋狂地在粘液里戳,洞窟里一時都是螯肢戳破地面再連帶粘液拔出來的“噗嗤”聲。
蟲子不僅戳,還在粘液上爬來爬去,大有不戳遍粘液不罷手的意思。
段承則在一邊縮著,石英發出的光照不進粘液堆,因此并未發覺蟲子的動作,而在粘液中蟄伏的卓永新等戰士們,接著頭盔里的生物夜視聚焦功能,看清了蟲子敏捷的身手。
從洞窟這端到洞窟那端十幾米的距離,蟲子幾乎一眨眼就沖了過來。
它似乎沒有視覺,卓永新等通過頭盔中的夜視儀觀察著蟲子頭部,它的頭只有個像金魚嘴巴一樣上下開合的“小嘟嘴”。
“小嘟嘴”也是甲殼質,“嘴縫”邊左右各有一片保護的半弧形甲殼,嘴上與背甲之間還有一層厚厚的褐色甲殼,就像是古代軍人保護臉頰的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