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麓書院除去探索修行法門之外,仍然是讀書人士子的求學核心,掌握知守言德,因此哪怕是南蒼洲修行宗門聯合的太浩盟能監察天下王庭,卻也仍然只是執威而不執德,白麓書院這種代表大梁一方的精神領袖,仍然根植于這片地方之上。更何況十三盟首之一的南華上人,亦和各地書院洞主有著極其深厚的聯系。
這道錦書來自王封,楊晟沒想到王封這么快就能給予他很有用的情報。自兩人交手之后,大梁原本位于頂尖的兩位四境修行者,此時正覬覦著與他一戰。
‘江東之虎’邱葉明。
牡丹榜榜首的顓孫疏梅。
原本姜胤未死之時,他作為七里宗首徒,就是四境妥妥的第一人。然而姜胤雖然死在他楊晟之手,但大梁人相傳,是被高一境界的楚桃葉擊敗,失去了反抗能力,才被楊晟所趁。而在大梁世人眼中,青年俊彥煉炁士之間的同境爭鋒,從來就是民眾間最樂此不疲的話題。
數百年來民間談論之風以此為最甚,什么風月八伎,士子風流,文人潑墨著詩立世,相比起追尋開辟人身內藏寶藏,與天地溝通而成就神異的修行,都要少些魅力。
畢竟不是人人可以修行,而人人卻向往修行者的呼風喚雨,長生久視。雖說大梁煉炁士沒有誰能真正呼風喚雨,長生不死,但種種神異,就已經是普通人的終極追求,若非數千年來前朝不斷沉淀,告訴了普羅大眾山上修行者和山下普通人終究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修行者是精神意志體魄天分全方位不可或缺的綜合,適宜者和不適宜者有天塹之別,才使得普通人對于修行只存于向往之中,而最終還是專注于眼前的生活。
曾經有朝代人人奔山上修煉,世間人人食汞丸求長生,結果換來改朝換代民不聊生的慘痛后果,無數教訓的積累,才有了如今大梁眼下的修行界和普通人相安無事的穩定。
普通人追求修行不得,但不代表他們不可以寄情于此,對修行者的排行爭鋒,搖旗吶喊,著書立傳。同屬于年輕修行者之間,第四境的大日境差不多是最為杰出的青年俊彥角逐之處,楚桃葉以第五境擊敗姜胤,則是犯了越境欺人的大忌。是大梁上下最為反感的形式,若不是姜胤的妖禍案在身,光是這種行為,就足以引得修行界聲討,說來好笑,修行者追求境界,但廣泛修行界卻又對越境欺人這種行為視為洪水猛獸,大致還是絕大部分底層修行者為求自保的戰戰兢兢使然。
但楊晟清楚,所謂的南蒼洲第四第五境,楚桃葉若真算的話,還真是只在第四境。因為第五境修行者最典型的婆娑境法景,楚桃葉便不具備,只是楚桃葉憑借靈兵七情斬落了那位天極門在大梁的銀劍長老,掌握“星落海”法景的趙啟凡,大部分五境高手設身處地,都難逃被斬落,那么便沒有人懷疑楚桃葉不在第五境上,因為以四境之身擊敗五境的銀劍長老,這是幾乎不可能出現的。
很可惜的是,大梁人都不知道楚桃葉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所以外間都認為楚桃葉越境欺人擊敗了四境頭名的姜胤,而楊晟的出現本身只是一個千夫所指的角色,卻和擊敗烏錯的王封平起平坐,那么頓時他就已經處于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