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參透了這個道理,但在意識到后,人生已經定型,絕大多數人已經沒辦法做出改變,只能用這個謊言安慰自己的同時,又傳輸給自己的子嗣,導致了“自己”的永生。
多可悲啊……
所以凱爾沒辦法正面回答卡爾斯的問題,喝了口酒,隱晦的逃避。
“人成長的環境不同,導致性格不同,追求也有所不同。”
“那你追求著什么?是什么讓你來到窮鄉僻壤,成為一名需要親自送學生回家的教師?”
兩個初次見面的人本不該討論這些問題,但因為酒精把兩人的關系快速拉近,卻又因為三觀不合而導致了兩人之間產生了隔閡。
起初凱爾回答過同事相同的問題,得到了歐洲同事的嘲笑,他預料到回答完卡爾斯后,結果應該和當初是一樣的。
但追求就是追求,它本就不該難以啟齒。
“靈魂……我要靈魂的自由,它可以在深夜安眠,又將如同日出般升起,帶給我慰藉,讓我的心不再流浪,從此有了歸所,即使身處潦倒,內心亦可富饒……”
但讓凱爾意外的是,卡爾斯并沒表現出嘲諷和挖苦的表情,反而像他的女兒一樣,流露出非常感興趣的樣子。
“怎么才能做到?”
“朱迪也問過相同的話,但我沒有辦法回答,因為我也在尋找。”
“朱迪?哈哈哈我就知道朱迪和村里所有的孩子都不一樣,我從小就告訴她,不要走她母親的路,我以為她還小,聽不懂我說的話,沒想到她真的聽進去了。”
“是的,她非常聰明,學習速度很快,我覺得她會上一所很棒的大學,離開這里,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并且擁有它,這也是我來到這做老師的目的,我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孩子離開這里,逃離枷鎖。”
沒想到原本三觀不合的兩人,卻在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獲得了卡爾斯的共鳴,就像志摯友沒必要三觀相同,志向相同,只需要有一件兩人共同認可的事情即可。
“如果我上學時,老師是你就好了,那我的人生絕對和現在不一樣,可惜沒有如果,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朱迪身上了,希望她能逃脫這囚禁了幾代人的宿命。”
“我覺得她會的。”
“對了,之前你說過,從事地產金融行業的人都善妒,虛偽,貪婪,那這里的人呢?你覺得這里的人,缺點是什么?”
這種話題挺敏感的,畢竟他身處在這個村莊,當著村里人的面講村里人的壞話,真的不合適,萬一流傳出去,對他沒有一點好處,凱爾不傻,這個時候只能裝傻,端起酒杯慢慢的抿著,沒有說話。
“說說吧,這里只有我們兩個,不是嗎?放心,我不會傳出去的,相信我,拜托,康忙。”
“……盲從,野蠻,無主見,太易于輕信他人。”
“額,還真是一針見血……你說的沒錯,在村子里生活三十多年的我無法反駁,你是對的,來吧,喝酒,放心,我不會跟別人說的,因為我太了解這里的人是什么樣的德行。”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缺點,不僅僅是針對伊爾克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