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舟來到這里,除了為了練武,試驗以為,也是為尋一個真正安靜、貼近自然的環境。
關舟沒有急著下水。
盲目去練是練不出什么名堂的。
他現在是好好整理自己一身功夫,然后尋到關竅才能練。
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快速增進。
封于修的一身功夫駁雜卻也精純。
駁雜說的是他曾經在內地尋訪過不少門派學習,雖然沒能進入深研,但也學得了不少有用的東西。
而他天資過人,硬是將這一聲駁雜練得精純。
之后經過夏侯武的指點,尋到了內外合一的大門。
其實這也是這個世界功夫的特殊,先拳后腿再擒拿,這種分步練習確實降低了一定的難度。
但也給未來增添了不少麻煩。
在另一個世界,沒有這種講究,都是練拳先練樁,站樁是練功,基本功,也是一個人的根基。
樁站不好,就像蓋樓沒有支柱,遲早坍塌。
練完樁功再打拳,打拳不是單純的打拳,他要用腰帶動全身,腿、手全身每一塊骨骼都要活動起來,這不分先后,而是講究一個整體。
功夫和人體一樣,是一個整體,沒有強弱,只有平衡。
雖然最后會各有擅長,但在前期最重要的是平衡,最后的擅長都是他們自己走出來的。
因此他們的勁道會逐漸練到全身,然后再晉升下一個境界,然后再練到全身,如此往復。
現在關舟就在進行整理。
或者說這幾日他一直在回憶著封于修練過的功夫。
他繼承的是封于修自己整理的一套理論與實戰體系,現在他想要跟進一步,就需要自己整理體悟,走出新路。
封于修曾經多次往返內地與港城,如今細細回想之下,一身功夫逐漸被關舟剖析。
從一個整體,將之拆開,還原成了他原來的樣子。
讓關舟知道了封于修究竟研究了多少套拳術,依舊都研究了哪些拳術。
封于修原名翁海生,很普通的一個名字,大意如其名,大海邊出生。
但重在他的姓,翁門也是一個類似合一門的門派,只不過沒有合一門名氣大,門徒多,當然,這也和封于修的性格有關,封于修是一個專注自身功夫的人,而不是向夏侯武那樣教人功夫的人。
而翁門的根基則是長拳。
長拳是傳統拳派之一,屬于北派武術。
其實最知名的應該就是宋太祖的太祖長拳。
事實上,一般將查拳、花拳、炮捶、紅拳、彈腿以及一部分少林拳種等均列入長拳。
而封于修就是修煉其中的一部分,后來出入內地便是將長拳完善,并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而成了現在的功夫。
因此封于修對戰之時,拳法轉換如意,有鷹有虎等象形拳,也有橫沖直撞、擒拿磕碰。
一招一式,力求殺敵。
殺傷性強。
可惜,他生錯了時代,這個時代變了,他卻復古了。
傳統功夫,在民國時分武術和國術兩種,武術講究強身健體,國術則是保家衛國。在那個年代,為抵御列強侵略,因此國術有只殺人,不表演的說辭。
但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也確實需要這樣的功夫。
而現在是和平年代,這樣的功夫不需要了。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