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五殿閻王殿,便看見前方放出陣陣大光明,那光亮放出大光明但卻絲毫不刺眼,強光中看見一座蓮臺,金色為主,七色為輔,給人是無盡的歡喜,無盡的自在。不問心中知曉,這定是地藏王在地獄講經說法的寶座蓮臺。地藏王菩薩就是嚴寒地獄的春風,給人陣陣溫暖。地藏王菩薩,發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各路鬼魂都親受地藏王菩薩的加持,感受佛法的普照,只要真心向善,放下**,即使成了鬼魂,也一樣可以往生西方。看見了原本肢體不全,滿臉猙獰的鬼魂,受到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后,真的都往生了西方極樂世界,化作朵朵蓮花飛出地獄,直升天界。只嘆,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渡無緣之人!
繼續向前,來到了上文提到的酆都城的二道門處。再一次看見了一盞明燈,一盞暗燈。此時便知,方才一路行程都是暗燈路,地獄路。現要返魂陽間,就要走上這明燈路了。童子連忙點頭應允,這明燈路,就是返魂路,投胎路。過陰的弟子若是踏上了投胎路,就再也無法還陽了。
“很漂亮是吧!其實我有時間的時候也會來這里,在這里我能看到那些被佛法救贖的靈魂,往往就會心生感悟,地藏王菩薩是真真正正的活菩薩!”謝七爺很感嘆。
來到那兩盞燈前,謝七爺說道:“小子,別走錯了,明燈才是還魂的,至于那暗燈是投胎的,雖然都是一樣的路,都是重返現世,但你要知道,投胎和還魂可是有區別的。”
這個我還是懂得,投胎那是要重新去活,把這一世的所有種種都忘掉,從一個嬰兒去活,而我要的是回到自己的身體里,并且以我這九不全的靈魂真投抬了,到了下一世完全就是一個傻子的弱智!
崖邊有一座橋,橋上有4尊護橋神獸,坐落兩邊,界碑石上寫金銀橋。橋上有一個老婆婆拿著茶水,給過往的鬼魂飲用,這老婆婆便是孟婆神,這茶水便是孟婆湯,喝了這湯水便忘掉了前世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投胎各處。金銀橋的那邊便是6個圓道發出各色光芒,這就是六道輪回,投胎哪道便要跳進哪個圓道。過陰的弟子莫不可踏上投胎路,一定要直奔還魂崖,還魂崖的那一邊,陽光是那么的溫暖!
“孟姐!”白無常謝七爺好像很怕孟婆,到這里之后規規矩矩的!
“老七啊!今天……咦?你有他的味道!”孟婆看到我之后臉上變色,很快就恢復正常,但是這話里之中的意思我是聽出來了,我身上好像有他熟悉人的味道。
“他們二人已經得到老大的許可,可以還陽的!就不用喝下你的孟婆湯了吧!”
“不用!不過我有一些話想問他!”說著一把我。
我也是很懵B的,你問什么呢?就在我還不知道要被問什么,孟婆走到我身邊:”范喜良在哪?你在哪里見到他的!”
范喜良?我靠!我說怎么這么熟悉呢,現在我終于知道這兩人是誰了。那個故事我也知道是誰的故事了。那他媽的不是孟姜女哭長城嗎?這位孟婆就是孟姜女?
“小子,其實孟婆有三位,第一位是孟婆神,鴻蒙初開,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人界,地即為陰曹地府。三界劃定,無論天上地下,神仙陰官,俱都各司其職。孟婆從三界分開時便已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無數,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回。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道家典籍里,頗有中國傳統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記已死之人恩怨”之類的意味。
第二位就是眼前這位孟姐,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后,眼見長城之下尸骸無數,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后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回之苦。讓她在奈何橋畔熬制孟婆湯,讓參與輪回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即所謂:“前世已了,今生善惡唯本心所念。”之意。這一說從元朝開始廣為流傳,到明清時期多見于文人筆記之中,亦是至今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
還有一位孟婆生于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后,開始念誦佛經。(然而佛經在東漢才被翻譯成漢文。)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后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并為她造筑驅忘臺。
這三位都是孟婆,不過要說這三位里面,你眼前的這位最為苦!她在這里其實也是為了等她的范郎!我也想知道那位范喜良是何許人也,一個可以逃避我們陰司的人,就是老大那里都無法查得他的存在。”
“對了!這位就是你們的同伴!”一位陰將送來了勾春,原來她被關在這里,這一切一切的都在這里重合了,所有人和事都在這里有個了解。
“姐!你讓我擔心死了!”勾秋直接跑過去抱著自己的姐姐,可以看出她們姐倆的關系不錯!
“傻丫頭人,你姐我能有什么事情,你怎么來這里了,還有,你用了離魂法術?他是你說的那個人吧!你是為他來了,還是你們來找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