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557年—627年),復姓屈突,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父親屈突長卿,北周時任邛州刺史。雍州長安人。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屈突通“性剛毅,志尚忠愨,檢身清正,好武略,善騎射。”因此民間順口流傳:“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斗蔥,不逢屈突通。”(《舊唐書·屈突通列傳》其弟屈突蓋)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畏心理。李淵起兵后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后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后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升右仆射。后被委派鎮守洛陽,于貞觀元年病故。
勛國公殷開山
參預謀略,秦府能臣——勛國公殷開山
殷開山(?—622年),名崤,字開山,以字行,京兆鄠(今西安市戶縣)人。為隋太谷長。唐高祖召補大將軍掾,歷遷吏部尚書。涉書,工為尺牘。《唐書本傳》其父殷僧首為隋朝秘書丞。殷開山年青時以學行知名,尤善盡牘寫作。李唐起兵后,秦王李世民召之為長史,常常四處招慰關中流民、群盜,并與劉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賜爵陳郡公。后來又跟隨太宗評討薛仁果和王世充,以軍功進爵勛國公。在征伐劉黑闥的路上,殷開山病死,李世民臨喪痛哭,贈陜東道大行臺右仆射,謚曰節。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貞觀四年,詔以佐命之功配饗唐高祖廟庭。
譙國公柴紹
駙馬英雄,臨危不懼——譙國公柴紹
柴紹(578年—638年)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大將。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歷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軍縣公;父親柴慎,為隋太子右內率,封鉅鹿郡公。柴紹出身于將門,自幼便“趫捷有勇力”(《舊唐書·柴紹列傳》),以抑強扶弱而聞名,于少年時便當了隋煬帝長子元德太子楊昭的千牛備身(陪伴)。唐國公李淵也將三女兒(即后來的平陽公主)嫁給了柴紹。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后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邳國公長孫順德
太原從龍,晚節不終——邳國公長孫順德
長孫順德,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親長孫愷,隋朝時任開府。順德在隋朝時任右勛衛。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此后功勞不顯。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門之變中,順德與秦叔寶等人共同打擊李建成的馀黨。太宗即位後,封食邑一千二百戶,又特賜宮女。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贈荊州都督,謚曰襄。貞觀十三年追封為邳國公。永徽五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鄖國公張亮
出身寒賤,外恭內詭——鄖國公張亮
張亮(?-646年),鄭州滎陽人。出身寒賤,務農為業。史載,張亮“倜儻有大節,外敦厚而內懷詭詐”隋煬帝大業年間,投李密瓦崗軍,因告密而獲得信任。后來屬李世勣,在李世勣投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李世勣、房玄齡薦張亮給李世民,為秦王府車騎將軍,逐漸大受寵任。李世民與太子、齊王爭位時,派張亮到洛陽一帶,廣結當地豪杰以待時變。齊王李元吉向李淵告發張亮圖謀不軌,因此他被唐廷逮捕,嚴刑拷打下倒一直沒把李世民招供出來。太宗踐位,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貞觀十七年四月,洛州都督張亮因為以前檢舉過侯君集,此次受獎擢升為刑部尚書且參知政事。646年,常德告發張亮養五百義子,意圖不軌。太宗命馬周調查此事,證據確鑿。太宗與百官議論,定張亮為死罪。4月17日,張亮在長安西市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