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起來吧。”李世民說道。
“謝皇上。”文武百官聽到李世民讓他們可以起來了,趕緊站了起來。
“謝皇上。”百姓們謝過之后,也同樣站了起來。
李世民看著李靖帶回來的大軍,說道,“你們都是大唐優秀的士兵,李靖將軍已經把你們的功勞上報給了朝廷,我會論功行賞的。”
“謝皇上。”眾將士聽聞李世民的話有人歡喜有人憂,他們當中可有不少的人在與突厥之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世民對身邊伺候他的太監說道,“回宮。”
太監立刻高聲喊道,“皇上有旨,起駕回宮。”
“恭送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姓們低著頭不敢說話,只能跪在地上等著李世民跟百官離去。
……
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座落在三米高的臺基上,整個殿高于平地四丈。遠遠望去,含元殿背倚藍天,高大雄渾,懾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聽政,可俯視腳下的長安城。
殿前有三條“龍尾道”,是地面升入大殿的階梯。龍尾道分為三層,兩旁有青石扶欄,上層扶欄鏤刻螭頭圖案,中下層扶欄鏤刻蓮花圖案,這兩個水的象征物是用來祛火的。
含元殿前有翔鸞、棲鳳二閣,閣前有鐘樓、鼓樓。每當朝會之時,上朝的百官在監察御史的監審下,立于鐘鼓樓下等候進入朝堂。朝會進行之際,監察御史和諫議大夫立于龍尾道上層扶欄兩側。
大明宮與其地基龍首山似乎構成一幅龍圖,龍首山為頭,含元殿座鎮尾腹,駕馭著巨龍,殿前的龍尾道,階梯麟麟,形似龍尾。
此時含元殿內李世民高坐在龍椅之上,大殿兩旁站滿了文武百官。
其中文官以魏征為首,站立大殿左邊,身后站著房玄齡,杜如晦等人。
武官以李靖為首,屈居他身后的就是李勣,尉遲恭,秦叔寶,侯君集等名將,他們這些人可以都說是跟隨著李靖打過仗,受過李靖的指點。
李世民看著自己有不僅可以打勝仗的武將還有能夠幫自己出謀劃策治理國家的文官,一時間意氣風發,心懷大志,立志要把大唐打造成最繁榮的國家,自己也要名流千古。
李世民開口說道,“此次能夠消滅東突厥,乃是我大唐幸事,大家功不可沒,現在開始論功行賞。”
李世民身邊的太監立刻拿出圣旨開始宣讀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此番平定東突厥,眾將功不可沒,李靖上前聽賞……”
這次參與平定突厥的人太多了,但是評功論賞就花了一上午的時間。
終于太陽接近正午的時候,最后一個人也封賞完成。
“欽此。”念圣旨的太監在念完最后兩個字的時候也是松了一口氣。
“我等謝主隆恩。”文武百官基本上都得到了封賞,雖然有的只是些布匹銀兩,但他們同樣很開心。
李世民也有些累了,便開口問道,“眾愛卿可還有事要奏?”
“臣有事啟奏。”李靖站出來說道。
李世民看著站出來的李靖有些詫異,李靖可是很少在朝堂之上發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