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朝恩搖頭:“政事堂沒有上奏此事。”
顧佐問:“大將軍能否促成?”
魚朝恩道:“咱家會替顧長史轉達。”
顧佐和魚朝恩握了握手,送過去一百貫飛票,目送他登上馬車,心情糟糕透頂。
如果讓鮮于向進京自辯是這么一個結果,那政事堂這么做根本起不到問責的效果,不僅如此,反而為鮮于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清明”的機會。
轉過天來,顧佐再登李相府邸,這回卻被擋駕了,相府管事說,幾天前岐山大震,李相昨夜啟程,已經去當地視察災情。
回到杏園,顧佐向李十二道:“還真要煩勞你了,有沒有機會讓我見到陛下?”
李十二道:“明日我要進宮見娘娘,到時候提一提,只要能見到娘娘,就能見到陛下。到時你隨我同去,在宮門外等候。”
次日一早,西河道館幾駕馬車直趨興慶宮,顧佐在宮門外的馬車里等著,李十二等人則在宦官的帶領下步入宮門。
李十二是在花萼相輝樓見到的娘娘,娘娘正在丈量的舞池的步子,見了李十二,笑道:“十二娘快來,上回我那祿兒獻羯舞,我正打算擴成群舞,如此方有氣勢,你看縱橫排列幾人合適?”
李十二指揮鐘秀秀、何小扇、林素弦等人下場,就在舞池中排列來回,折騰了半個多時辰,差不多定下了人數。
娘娘辛苦半天,欣慰道:“這兩日抓緊演練,爭取能在正旦大宴中演給群臣觀賞。”
李十二應了,又道:“上回娘娘說,教坊司將王中丞新作贈別懷素譜了琴曲,但聽著還有未盡之意,想請王中丞品鑒修改,可有下文了?”
娘娘道:“你不說我還忘了,回頭請王中丞入宮便是。”
李十二道:“今日巧了,這詩啟首的顧長史入京,我便邀他前來,如今在宮門處候著,娘娘要不要讓他入宮聽一聽再說?”
娘娘擊掌贊道:“十二娘有心了,雖說顧長史詩名不顯,啟首之句卻寫得不俗,必是個有才情的,且當日送別之時,他又歷歷在目,請來聽一聽他怎么說。”
正要讓女官去宣顧佐晉見,忽聽樓外有宦官高呼:“陛下入花萼樓,請貴妃接駕!”
眾女忙將天子迎入,娘娘嗔道:“臣妾忙碌了多時,三郎何其來遲?”
天下笑道:“賴我,賴我,跟勤政樓見幾個臣子,多說了幾句,呵呵。”
于是娘娘和李十二領頭,將羯鼓舞的事一說,天子也頗感興味,一起參詳起來。參詳多時,娘娘忽然想起來,道:“那首贈別懷素寫得極好,前些日子教坊司譜了曲來,臣妾總覺得少了些余意,剛才十二娘說,讓啟首的顧佐進來聽聽,看有什么好點子沒有。”
天子很少違了貴妃心意,此刻卻沒照準,而是問:“這個顧佐,是南吳州的長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