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十王宅,李輔國在宅門處親迎,剛入正堂,堂內一人霍然轉身,拱手道:“久聞先生大名,今日終于得見當面,孤有禮了。”
顧佐靈域探測范圍已擴至四十丈,早就感知這堂屋中有位金丹圓滿境的修士,此刻不用再介紹,當即回禮:“見過太子千歲。”
太子執禮甚恭,親自引著顧佐入座,自己才于對面相陪,李輔國和元載立于他身后站定。
香茗斟上,太子傾身道:“今國事崩壞,安逆兵進洛陽,河北、河東、河南大部淪喪,孤夙日憂嘆、惶惑不寧,還望先生主持大計。”
顧佐也不客氣了,局勢已經崩壞如此,他沒那份工夫推讓,當下道:“主持大計實不敢當,只望與太子千歲推心置腹,共謀時艱。適才已見過大將軍和陳將軍,大將軍言道,陛下猶自心存幻念,以為安逆可以安撫而定。殊不知大軍既起,旌旗高豎,哪有三言兩語便可平息之理?安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起兵,四處攻城略地,此造反無疑。當務之急,朝廷要有應手,如今連討賊的詔書都沒有,讓天下臣民怎么想?”
太子道:“父皇年歲大了,為奸相蒙蔽,諸臣工都無計可施。”
顧佐道:“陛下年邁是一,感念舊情是二,但此時此刻,不是談情分的時候,既然如此,只好請陛下榮養了,換一個明君登位,以保河山。”
這是頭一次有人當著太子的面光明正大提出讓天子退位,太子極為振奮,撇了一眼李輔國和元載,心道還得是顧先生來啊!
李輔國問:“顧先生說的明君……”
顧佐上下打量太子一番,看得太子心頭砰砰直跳,雖然早知顧佐算過“太子將登大寶”,但此刻依舊忍不住緊張到無法呼吸。
大量片刻,顧佐道:“太子氣宇軒昂,氣量恢弘,身后有寶氣沖天、龍首相隱,此為明君之相!”
李輔國和元載都趕忙看向太子,看了多時,似乎看出一些門道來,齊聲道:“果然如此!”
太子謙卑道:“愧不敢當!”又悲戚道:“只是,孤不愿為不孝之子……”
顧佐斷然問道:“何為孝?何為不孝?孝一人為小孝,孝天下為大孝,吾不知誰孝?”
太子頭更低了:“此言雖為至理,但孤心中不忍……”
顧佐“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手指太子,厲聲斥道:“心中不忍?只為盡小孝而棄大孝,罔顧天下百姓,以至河山淪喪、黎庶遭難,太子忍乎?太子而為太子,乃天下人之太子,非一家一姓之太子,若不明此理,何足論事?告辭!”
斥罷,起身欲去。
元載都看呆了,連忙去攔顧佐,好言相勸,連說太子絕不是那種人。
李輔國更是心中震驚,暗道這就是傳言中的“斥君之非”么?雖知當不得真,但……當真好煞氣好威風啊!下意識學著顧佐的模樣往面前的桌案上輕拍了一記,忽然驚醒,也趕忙去勸太子。
太子起身,向顧佐深施一禮,畢恭畢敬將顧佐請回席間就坐:“孤錯了!孤悔悟!幸有先生教誨,孤不至釀成大過,一切都憑先生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