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又是羨慕又是不解:“崇玄署如此信重,還憂心什么?”
高力士道:“叛軍三大煉虛,該當如何抵擋,諸位可有高論?”
一句話,將眾人的興奮之情當場澆滅,沒人再有興趣聊這個話題,李輔國和元載自告奮勇去向太子稟告,楊國忠和房琯則去召見禮部官員。
陳玄禮看著高力士去,問:“你我不去太子面前露個臉?”
高力士搖頭:“顧長史的意思,就是讓咱倆立住山頭,真要去逢迎太子,顧長史怕是要生氣。房相說得沒錯,顧命顧命,非太子之命,其中的度,不可不留心把握。”
關于顧佐的所思所慮,幾位顧命大臣都猜錯了,抵御安祿山叛軍固然很難,卻不是顧佐剛才心事重重的原因,顧佐剛才一直在琢磨的是,天降法諭,說了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怎么回事?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后人白某的詩句,法諭中怎么會冒出這么一句?難道說降下法諭的這位納珍仙童,竟是來自后世?后世的仙神,穿越到前代,將人招錄天庭?其中的時間關系,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問題是暫時無法回答了,或許只有等到將來自己飛升之時,才會看到答案,但無論如何,其中展露出來的冰山一角,已經足以令人抓耳撓腮。
天子的秘密,被顧佐親眼目睹,霓裳羽衣舞的陣型變化圖譜已盡在手中,蓬萊仙山上那座小道觀中的一應器物也都入懷,這件事辦的干凈利索,嚴重符合預期。
達成了第一目標,顧佐要開始籌備第二目標,也就是力保長安不失,盡量將安祿山造反形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想要做到這一點,岐王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一位煉虛修士助戰,其意義無疑是相當大的。
天子飛升了,橫在岐王和顧佐之間的合作障礙便消除了,顧佐讓李十二作陪,前往岐王府。
太子已經返回東宮,岐王府中正在清掃庭院,四處可見的血跡,昭示著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
顧佐之前就得到稟告,十八死十四傷,如今到了現場,才真正感受到岐王府經歷了怎樣的一個修羅場,而且還是岐王手下留情之后的修羅場。
李十二進門通稟——這是她在長安混出來的地位,顧佐則在門外等待,過不多時,就見到了這位異常出名的人物。
聆聽了一遍關于天子和娘娘飛升經過的講述,岐王雖然羨慕,卻并未糾結于此,而是問:“顧館主登我府邸,所為何故?”
顧佐道:“就是想要證實,岐王殿下是否愿意出力抗敵?”
岐王道:“這還用問?”
顧佐大喜:“那就好!十二娘的話沒錯,您不是只通韻律的閑散宗室……”
話音未落,岐王問:“你打算怎么辦?”
顧佐道:“當然還是在潼關御敵,爭取將戰事止于關外,勿使襲擾關中,保住大唐元氣。若是岐王殿下同意,這兩日便出兵潼關,有殿下坐鎮,再配以十位元嬰,擋住叛軍還是有望的。”
岐王道:“與楊國忠的方略也沒什么不同。”
顧佐信心滿滿:“方略雖同,軍心士氣、為將者的決心和能力卻已不同了。比如我曾算過一卦,潼關有邊不可收,這是最大的擔憂,這一條應當不會發生……”
岐王再問:“什么是有邊不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