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山神顯靈的故事,立刻口口相傳,傳遍了周遭村鎮,第二天便有三人上山祈愿,第三天是十人,第四天是三十余人,第五天一下猛增到百余人,小小的香爐插滿了,許多人就排隊干等著,等信香燃成灰燼后再插自己的。
顧佐不忍他們排隊辛苦,滿屋子尋找新的香爐,找了許久才從床底下翻出個瓷盆來,偷空給布上,如此才免了很多人久候之苦,解了燃眉之急。
這些人里,有求子的,有求財的,有求祛病的,更有求姻緣的。
顧佐用渾天儀看他們“演出”,對長得順眼的、看上去老實憨厚的、家里有財的、年歲大的就關照一下,求子的扔粒保精丸出去,求財的等他們返回的路上掉塊銀錠在腳邊,求祛病的倒是慎重一些,仔細觀察臉色身形,開出些保養的藥方飄在他們面前,當真是玩的不亦樂乎。
至于求姻緣的,顧佐就愛莫能助,這事只能月老來,不是他的業務領域。
顧佐最喜歡的是那些求學業有成的、求仕途順利的、求家庭合睦的、求萬事順心的,這些愿望太過空泛,驗證時間也長,不需要他做任何事情,信香和供物卻一點不見少,最是無本的買賣。
只是過了七天,顧佐忽然發現,畝許大小的山神廟天地,似乎大了一圈。為了驗證自己是不是眼花,他在八個方向最邊緣的位置插了樹枝,又過了七天,他終于確定,這個小天地又擴出去了三寸遠。
這令他分外好奇,對履職盡責認真了起來,更加賣力了。
在顧佐出任潛山臨時山神的半個月后,山神廟外來了幾十名工匠和壯勞力,他們趕著十多駕大車,車上都是斧子、鋸子、鋤頭、鏟子等等各種工具。
卻是遠近鄉里幾個大戶人家帶頭認捐,湊出錢來,準備重鑄山神廟。
這批工匠里有好幾個營造修士,修為大致在筑基和煉氣期,就好似當年的高長江師徒。在顧佐的目瞪口呆中,他們以極高的效率修筑起了一座嶄新的山神廟。
全新的山神廟高七尺半、闊兩丈、深一丈,雖然也只是個單間,卻算得上是個正兒八經的廟了。原來的山神廟被包在新廟正殿的中央,廟前架起了半人高的爐鼎,安置了三個草蒲團,廟上掛了塊橫匾,據說是請了鎮子里有名的書家寫下的墨寶,語句雖俗,卻貴在真實:
有求必應!
一個月后,孔安國自天上回來,快要落下云頭時,又怔了怔,重新飛起,圍著周遭轉了片刻,確信自己沒有走錯,這才使了個障眼法,來到廟前。
繞過排隊上香的香客,走到廟門前看了看,鉆進了山神廟。
顧佐正在小天地的邊緣丈量大小,向孔安國拱手:“安國先生回來了?”
孔安國很好奇:“怎么來了那么多香客?這新廟是怎么回事?”
顧佐簡單講了講,把個孔安國聽得一愣一愣,只是拱手:“有心了。”
顧佐見了他的表情,還有些納悶,瞧他這無可無不可的樣子,香火旺盛難道不是好事嗎?還是說有什么內情,自己辦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