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越國西北境,顧佐和范蠡站在最高的山丘上,遙望遠處,沖天的煞氣映白了黑夜中的烏云,將山下淺河中的潺潺河水照得泛起粼粼波光。
雖是深夜,視線卻分外透亮。
陰兵大軍還在將軍嶺的群山之中,尚未走出來,得了顧佐的提前報訊,范蠡已經帶著王宮衛隊趕到了邊境上。
“我準備在這里阻敵。”范蠡指著山丘下的淺河,向顧佐講述他的用兵方略:“丹河雖然不深,但水流湍急,那些陰兵想要過河并不容易。就是可惜了這條河,河中頗含混沌靈力,周圍諸國都由此取水煉丹,因此我名之丹河,這一仗打完,怕是河水一年之內都不能取用了。”
顧佐道:“那也是沒辦法的事,主力陣于何處?”
范蠡踩了踩腳下的土地:“衛隊就放在這座丹朱嶺上,居高臨下施法,可擊遠方,國中還在緊急征募,若能再得幾百,便放在丹朱嶺的側翼,待陰兵半渡時側擊。就是兵力單薄了些……”
顧佐道:“我的唐軍正在趕來,丹朱嶺的正面還是由我來守吧,少伯兄帶兵作為側擊,擇時而動。”
范蠡問:“你有多少人?”
“至少一千。”
“甲胄軍刃齊否?”
顧佐看了看身后范蠡的宮室衛隊,衛士們一個個都身著整齊的法甲,手中持有高階、中階各色法器,戈、鉞、斧、劍、弓等不一而足,倒也雄壯,只是顯得雜駁了一些。
相比之下,唐軍沒那么多種類的兵刃,或者說,這些種類繁多的法器兵刃只是軍士們個人依據愛好選用,貼身混戰時會拿出來,但在陣戰之時,用的都是清一色的制式兵刃,這才是兩軍對壘時的打法。
也不能說范蠡的衛士們錯了,關鍵還是對軍隊的定位,以及軍隊規模來決定,遇到這種兩軍大戰的場面,東越的衛士們顯然略略有些不專業。
當然,顧佐也沒必要挑破,只是道:“少伯兄放心,軍甲不缺,足可一戰!”
范蠡想了想,道:“也好,那丹朱嶺就托付給懷仙了。此嶺絕不可破,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這一戰后,丹朱嶺上的朱砂也怕是不純了,可惜……”
四朵金花之一的牛野疾飛而至,向顧佐稟告:“陰兵已入米山,總兵力在十萬以上。”
米山是將軍嶺的外圍小山,過了米山,就是丹河,以陰兵的行軍速度,大概還有半個多時辰。
顧佐問:“咱們的大軍趕到了么?”
牛野道:“應該快到了潛山了。”
顧佐道:“讓他們直接來丹朱嶺……有沒有消息,后備軍動員了多少?”
牛野回道:“時間太緊,還不到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