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在場十二仙,基本上都是真仙帝君或者觸摸到真仙帝君門檻的大仙(顧佐略感慚愧),能將他們聚集起來,在元始真文天書的指引下,用一年時間共同參悟,成果共享,這種機緣當真少之又少!
顧佐查探一番,向著六個方向飛出去,在靈域感知中確定了布畫的大小。
高百丈、長寬各百里,比例與布畫的外觀基本相同。
上方不知何時出現一個巨大的太極盤,分二十四區,由北斗七星組成的斗柄指明節氣。其下又有巨大沙漏,總時一年,這是正常時序,比之前在紫云閣上慢三十倍,這是一切要按照實際演化了。
如此遼闊的空間、如此漫長的時間,與之前的演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要求上高了不知多少。之前只是試演、只是展示,這回是要動真格的了——雖然規模比現實要小無數倍,但確確實實要演化真實的二十四節氣。
既然要動真格的,就要將演化出來的節氣植入布畫,并且留存下來運行下去,這就需要顧佐親自動手了。
于是顧佐開始了抄襲工作,在他的要求下,綠袍老祖在酆都世界再次演化立春,顧佐仔細看了一遍,思索良久,伸指向前點出,口中吟誦:“風和日暖,萬物復蘇——起風!”
白茫茫的天地間忽然生起一絲波瀾,“云氣”開始翻涌,繼而有微風拂面......
十天之后,顧佐滿意的看著眼前的一切,感受著刺骨的寒風,聽著冰雪融化時淙淙的流水,深感自豪。
場景中的雪、水、風等等,并不真實存在,存在的是立春這一節氣規則,它們都是立春規則的幻影。但立春這一節氣,被顧佐成功抄襲植入了布畫,并且運行狀況良好,表明他成功了,抄襲成功。
仰頭觀望太極盤,距立春完成還剩五天,心念一動,將斗柄向后撥動,進入雨水,然后埋下頭來,繼續抄襲梅鹿子演示的雨水節氣。
就這么一直抄襲著,有的節氣抄襲時間長,有的節氣抄襲時間短,有的節氣酆都世界中沒有可以抄襲的樣本,便空著,撥動斗柄向后跳過去。
就這么一心沉浸在布畫之中,終于有一天,將十八個節氣抄襲完成,抬起頭來望著太極盤,距一年之期還有四個月。
連著抄襲了十八個節氣,顧佐對節氣的演化生成之法已經了如指掌,坐下來調息了三天,將太極盤上的斗柄又撥到了驚蟄之位。
酆都世界丑牛宮空置無主,因此他準備自己動手,試演驚蟄。
太白金星之前就演化過一次,當時整個過程親眼目睹,記憶猶新。如果只是觀摩的話,顧佐肯定無從下手,但他懂原理、明思路,又親手“抄襲”了十八個節氣,動手經驗極其豐富,這要是還不能成功,那就真的別修仙了。
三個月后,顧佐完成了真正意義上自己的第一次演化。春雷乍起,小雨淅淅瀝瀝飄灑在天地間,仰頭望著雨絲飄落,感受到了清新的涼意,心中滿是喜悅。
雨水不是真的,感受到的涼意也是不存在的,因為布畫中的天地里沒有水,但顧佐知道,如果有水、有風,這一切就會具現,換句話說,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