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小人緣溪而上,見一山洞,入洞之后,別有一方天地,村中有百十戶人家,不愁吃穿,日子過得平安逍遙。問其來歷,不知秦漢、無論魏晉,只說是東唐子民。村中有位仙長,自稱白虎神君弟子,名丁仙姑,護佑村寨,法力無邊。這魚線便是仙姑借我的,說是讓我用三年。”
劉雅道:“原來如此,身懷此寶,你就不怕為強人奪去?”
漁人道:“仙姑說了,無論被誰拿去天邊,她也能找回來。”
劉雅點頭道:“你說的這洞天之地,能否引我前往?”
漁人撓頭道:“也不知怎的,自從出來后,便尋不到回去的路了,尋了多次也找不見……但此事絕非小人說謊,這魚線便是明證,我那村中鄉鄰卻是信的,已經起了白虎神君廟,每日祭拜不停。”
劉雅請他帶自己去了村里的白虎神君廟,廟小,神像也小,劉雅看著神像,只覺威嚴而肅穆,漸生崇敬之情,于是心中更感好奇,敬拜了三柱香,請那漁人引自己再尋一趟。
那漁人其實也想再回去,并不推辭,只是道:“若是找不到,貴人也請莫怪。”
于是再次來到溪邊,登上小舟,漁人劃槳上行,漸入山中幽深處。
舟行多時,山林更密,天色漸暗,那漁人指著溪邊一棵桃樹道:“那洞天附近,便是這桃樹之源,桃樹極多,花開得極為茂盛。”
劉雅目視桃花自眼前慢慢離去,問:“當日來時,你舟行多久?”
漁人道:“說不清,似乎很久,又似乎只在片刻光景……這里又有桃樹……”
“又有是何意?應當有,還是應當沒有?”
“又有了……似乎……和上次所見相似!”
漁人加快了行舟之速,臉色漸漸脹紅:“還有……越來越多,貴人,怕是找到了!”
桃樹愈多、桃花愈盛,就連劉雅也緊張了:“這是你當日來時的景象?山洞呢?”
漁人奮力劃槳,劉雅也取出件法器來,掛在舟尾,以真元法力相助,小舟如離弦之箭,向著溪水上游疾射。
行不多時,山林更密,更見幽靜,前方忽然出現個山洞,洞中隱隱透出光亮。
漁人興奮得手舞足蹈:“貴人,你看,就是此處,你可真是貴人……快快快,隨小人進去……”
于是棄舟登岸,入洞前行,不到百步,眼前豁然開朗,滿山桃樹,將這天地都染紅了。
穿出桃林,尋小逕下山,一片阡陌房舍,炊煙裊裊、雞犬相聞。
他們的到來,引起此間村民注意,有幾個頑童圍了上來,將他們引入村中。
那漁人是二次前來,已經混過個臉熟,村中耆老便熱情相待,殺雞煮酒,好生招待。
劉雅是個金丹修士,在南陽也稱得上一號人物,但到了這里卻發現,這些村民中,修行者比比皆是,金丹者不在少數。
于是將話題引向白虎神君,閑談之間,村中耆老向他介紹:“山中有位九姑,乃白虎神君弟子,神通萬能,貴客若有心,可向她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