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沐無敵和一眾軍士等人聽到響聲,都跑了出來,眼見是張十七在練武,也便不以為然了,張十七從懷中掏出銀票,交給沐無敵,讓他趕緊去購一面新鼓,畢竟這是軍營,如果缺了點兵鼓,只怕是要亂套了。
楊胖子不喜歡張揚,更不愿自己的絕學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又跟張十七交代了一番以后,悄然離開了。
又過了大半個月以后,關于東城兵馬司的官員調動終于來了。
在法場事件中,常玉因協助指揮有功,被調到禮部,擔任了一個從五品的典儀閑職,表面上看這是升了職,可明白人都知道,常玉失去了實權,屬于明升暗降。
最糟糕的是,這個典儀之職屬于陸義的下屬,常玉想起自己曾經處處跟陸義作對,不由滿嘴泛苦,卻又無可奈何。
但常家的影響力仍然極大,常玉前腳走,后腳立馬又有一個常家子弟進了東城兵馬司任副指揮,只是這個常家子弟只有正八品,暫時沒有什么影響力。
沐無敵同樣因協助指揮有功受到嘉獎,雖然沒有升官,可是品級卻升到了從六品,以品級而論,成為第一副指揮。
鄧中軍也以護衛法場秩序得力受到了吏部的嘉獎,只不過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獎勵,這為他日后的升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就連王嬙也因為照顧張十七有功而受到了嘉獎,雖然她當不了官,可是吏部的意思,這種功勞如果累積起來,以后可以替她弟弟王志贖罪。
作為幕僚,她的地位跟著水漲船高,位置也跟著搬到了正堂之中,張十七對于日常的公文處理仍然不得要領,但是有王嬙在,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兵部仍然有幾個王志的舊友,他們不敢公開的對王志的案件說什么,可是暗底里卻對王嬙十分同情,張**力維護王嬙,愛屋及烏,自然也得到了他們的贊賞,所以上下的關系顯得十分的融洽。
東城兵馬司內的士卒,嘴上沒有明說,心里卻把王嬙默認成了張十七的女人,所以對王嬙比對張十七更尊敬,只有沐無敵不管這些,總是想方設法往她身上湊,不過王嬙對沐無敵的這種厚臉皮似乎越來越習慣,平時都懶得趕他了。
有人歡喜有人憂,馮慕顏卻因為懶政被吏部訓斥,降為從七品、他曾是第一副指揮,可現在卻成了老末,心里懊喪,卻也不敢表露,因為外面傳言,李景隆本來放言要將他一擼到底,還是張十七去求得情,才只是讓他降了點級了事。
對馮慕顏來說,正常的升遷之路已經被基本堵死了,馮家也因為他的幾次重大失誤對他十分失望,懶得救他,最終由他去了,他的前景可以說是一片黯淡。
而不出意外的是,張十七火箭般上升,在東城兵馬司副指揮的職務上只干了三個月就成了指揮,升為正六品官員,并且得到東城兵馬司上下官兵的一至認可,對于只有十五歲年齡的一個孤兒而言,這樣的光環,實在讓人炫目。
圣旨頒下來第二天,吏部的李千鈞和禮部的陸義都特意來上門祝賀,在林賢案中,張十七以德報怨,硬生生把兩人從鍘刀邊緣放跑了,兩人雖然無德,卻也不能不借機向張十七來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