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十七一聲不吭,隨著喜兒走上二樓,徐妙清正一個人靜靜地立在窗臺,臉色凝重,神情落寞,張十七不敢失了禮數,恭敬地上前行禮:“十七參見姑姑”
徐妙清回轉頭來,向他微笑示意,然后吩咐喜兒道:“給十七看座。”
張十七躬身道:“跟姑姑說話,十七站著便是了。”
徐妙清笑道:“你現在心里肯定一肚子窩火,而且有很多話要跟我說,不必跟我拘禮,還是坐下吧?”
這時候,喜兒搬了一個圓凳子,張十七挨著邊坐下了。
徐妙清微微欠身,向他福了一福:“十七,我知道你肯定是為了盛云遙之事而來,這件事我沒有跟你幾個叔叔商量,算是擅作主張,可是這次我也沒有辦法,還請你理解。”
張十七連忙站起來,避過了徐妙清的一福,躬身道:“姑姑,您對我和若初有大恩,您的禮我不敢受,可是我記得叔叔答應給我一年的時候,為什么突然間事情會起這么大的變故?”
徐妙清坐到他的對面,說道:“這件事情并不是我任性胡為,我慢慢說給你聽,前日下午,我正在家中,寧妃突然下旨,要我去宮中一敘,我原以為,她是要跟我說豫王之事,卻不料,到宮內以后,她跟我說的卻是你和盛云遙的婚事。”
張十七不知后宮之事,忙問道:“姑姑,寧妃是誰?”
徐妙清回道:“馬皇后薨后,皇上心里難過,便沒有再封皇后,而是由李淑妃代領六宮,李淑妃去年薨后,皇上又命寧妃代領六宮。
寧妃姓郭,是營國公郭山甫的女兒,宮中郭惠妃的妹妹,她雖然沒有被封后,可是誰都知道,她今日在宮中的地位與皇后無異。”
張十七奇道:“寧妃既然是管理六宮,怎么會管起我和盛云遙這么小的事情?”
徐妙清道:“這件事說來話長,寧妃的父親營國公郭山甫是濠州人,與盛云遙的太祖父盛清泉是同鄉,而且少時曾在同一師塾就學,算是同窗。
郭山甫和盛清泉雖然早已經身故,但是盛家與郭家的關系保留了下來,盛云遙的父親盛庸至今仍稱郭寧妃的哥哥郭英為叔叔,稱寧妃為姑姑。
前幾日,盛庸親自前去郭英家中求情,而郭英又將此事與寧妃商量,寧妃便把我召了過去,要我安排此事。”
張十七目瞪口呆:“這其中竟然有這么復雜?”
徐妙清道:“朝廷之事,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郭山甫與皇上交情非淺,皇上還在草草莽之時,郭山甫便傾盡家資助他起事,還把女兒都嫁給了他,便是現在的寧妃。
皇上對郭山甫很是信任,他沒有什么軍功,可是皇上還是封他為營國公,他兩個兒子郭英和郭興也隨皇上東征西戰,立下赫赫戰功,其中郭英被封為武定候,郭興已故,被追封為陜國公。
在后宮,現在最有權勢的就是寧妃和惠妃,兩人情同姐妹,相互聯手,后宮之中,絕無抗手!幸而現在皇上對后宮約束極嚴,不允許后宮干政,否則這郭家才是大明真正的第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