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北很自信,很像在國外培訓過的車手。”
陳叢夫聽著林向北的回答,向身邊韓涵開口說了一句。
因為內地車手相對來說都比較熟悉,不太會說這種直接張揚的話語,更多是大家共同努力發揮,取得更好的成績這類場面話。
就算不熟,回答的也會相對內斂,只有在國外培訓過個性張揚的車手,才會回答的如此肯定。
“國外你比較熟悉,跟董荷斌聽說過有這么一號車手嗎?”
韓涵這個時候也反問了一句,他除了早些年間在國外跑了寶馬方程式后,這些年都是征戰國內賽事。
一方面是因為寶馬方程式成績太拉垮了,很明顯方程式這條職業道路走不通。
另外一方面就是跑方程式太花錢了,哪怕以韓涵版費的收入都有點支持不起。
用他后來接受媒體采訪得知,韓涵最開始寫書幾年的版權費只有三百多萬,放在零幾年以一個高中肄業的學歷,能在二十來歲賺到三百多萬,其實已經算得上天才少年級別。
但是這點錢放在方程式里面,那真是連水花都濺不起來。
而且韓涵早年間對于廣告代言比較挑剔,或者說他一直對于廣告綜藝這類東西比較挑剔,所以這方面的收入是比較少的。
綜合起來,就如同后世很多中國方程式車手一樣,房車就成為了最好的退路。只不過韓涵確實有些賽車天賦,硬是把拉力也給跑出來了,成為了國內唯一的雙冠王車手。
“沒有,否則他一定會上A1國家隊名單。”
所謂的A1方程式,是方程式賽車里面唯一以國家為單位的賽事,零幾年的時候受到了中汽聯的追捧。
因為04年隨著F1中國大獎賽火爆,方程式受到了很多國人的關注,希望能在頂級賽道上,也出現一名中國車手的身影。
但是以當年的條件,想要進入F1很明顯不現實,別說F1了,就連想在GP2站穩腳跟都難。
商業比賽是叢林法則,講究的就是優勝劣汰,如果你沒有辦法跑出好成績,又沒有辦法給車隊拉來贊助收益,當一個付費車手。
那么等待你的結局,就是被淘汰出局。
而A1方程式的性質類似于奧運會,商業并不占據著絕對主導因素,所以中國車手哪怕實力弱點,也能在里面占據一個國家隊名額。
就好比奧運會里面很多拿不到獎牌的小國家,你不可能因為他們弱,就不允許別人參賽吧?
所以A1方程式是由中汽聯主導,只要FIA國籍注冊地為中國的車手,就一定會得到中汽聯關注。
既然林向北沒有出現在A1車手名單里面,那么他在國外培訓的可能性也不大,難道真的如同韓涵所說,是突然冒出來的這么一個人?
可能因為還有領導在的關系,這位記者并沒有過分的追問下去,同樣就算其他車手心里面有些不服氣,也沒有人主動站出來反駁林向北。